专家文章

针灸治疗胎位不正

洪杰
洪杰

主任医师 针灸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针灸治疗胎位不正

【概述】

胎位不正,是指妊娠后期(30周后)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不正常而言(不居枕前位),亦称胎位异常.

常见的有臀位、横位和后位.古称"倒产’、"横产"、"偏产’’.多见于腹壁松弛的孕妇或经产妇.现在临床中一般将胎位不正分为气机郁滞、脾虚湿盛、气血虚弱三种证型.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胎先露及胎位异常,其中以臀位及横位多见,是造成难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定期产前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纠正.

【常见证候】

(l)气机郁滞:妊娠30周后,胎位不正,伴见精神抑郁,胸胁胀满,时轻时重,不思饮食,嗳气,大便不调,苔薄白,脉弦滑.

(2)脾虚湿盛:妊娠后期,胎位异常.身体较胖,但肌肉不结实.身重力弱,不耐繁劳,或脘闷纳少,或食欲不振,或见浮肿,舌质胖淡,脉滑或兼濡.

(3)气m虚弱:妊娠30周后发现胎位不正,伴见形弱体瘦,头昏乏力,面色咣白,神疲懒言,心悸气短,食少便溏,小腹下坠,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

【症状分析与鉴别】

(1)气机郁滞胎位不正与脾虚湿盛胎位不正:前者多由气机郁滞,胎儿转位受阻而引起;后者则多缘脾虚湿停.影响胎儿转位所致.气滞胎位不正,可见形体黄瘦,面部隐隐发青,除腹部胀满不舒,胸闷等;脾湿胎位不正则见形体肥胖,身重力弱或兼见浮肿,四肢困倦等.

(2)气血虚弱胎位不正:系因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无力转位所致.其辨证要点是以形体消瘦,唇舌淡白,少气乏力,不耐劳累等为主要表现.

【针灸对症治疗】

主穴:至阴、三阴交.

配穴:气机郁滞者加太冲、期门;脾虚湿盛者加脾俞、丰隆;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肾俞.

操作:至阴用艾条灸.三阴交直刺1寸,捻转平补平泻法.嘱孕妇排空小便,解松裤带,坐在靠背椅上或仰卧在床上,双侧至阴以艾条温和灸或雀啄灸,致皮肤潮红耐受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每日1~2次,7日为1个疗程,然后做妇科复查,无效者再行下1个疗程,至胎位转正为止.也可用艾炷灸,用黄豆大艾炷放置于双侧至阴穴,燃至局部有灼热感,即除去艾灰,每次灸7~9壮,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然后做妇科复查,无效者再行下1个疗程,至胎位转正为止.

方义:方中至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是膀胱经与肾经脉气交接的重要部位,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的功能,灸之可调冲任,是纠正胎位异常的经验效穴;三阴交为脾、肝、肾三经交会穴,可健脾、疏肝、益肾、化瘀滞、理胞官,为女科要穴,有辅助转胎之效.

太冲、期门开郁行滞,畅行血脉以转胎;脾俞用补法,丰隆用泻法,以健脾利湿,养血转胎;足三里、肾俞,用灸法,以小艾炷灸或艾条灸,益气养m,调理胎位.

【古代对症治疗文献】

(1)《傅青主女科》:产母之气m足则胎必顺产,气IfIL亏则胎多逆产.气m既亏,母身必弱,子在胞中亦必弱;胎弱无力,欲转头向下而不能,此胎之所以有脚手先‘卜1者.

(2)《黄帝明堂灸经》:张文仲救妇人横产,先手出,诸般符药不捷,灸右脚小趾尖头三壮,炷如小麦大,下火立产.

(3)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