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 针灸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针灸治疗经行便血
【概述】
每逢经前或值经期出现大便下血,伴有月经量少,经后渐愈,呈周期性发作者,称为"经行便血",也称"借经"或"差经".
【常见证候】
(1)胃肠郁热:经前或经期大便下血,先血后便,血色黯红,质黏稠.面赤心烦,口苦咽燥,大便干,小便黄.经来量少,经血紫红,质稠,甚则经来点滴即净.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2)阴虚血热:经行便血,经量不多,或点滴而下,色鲜红质稀,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失眠,潮热盗汗,月经量少,舌质红绛而干,少苔脉细数.
(3)脾不统血:经行大便下血,先便后血,量多或少,色淡质稀,神疲体倦,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心悸少寐,食少便溏,舌胖大而苔白,脉缓弱.
【症状分析与鉴别】
经行便血丰要是由于热邪迫血妄行和气虚不能摄血所致.
(1)胃肠郁热与阴虚血热:胃肠郁热平素嗜食酒浆厚味,或辛辣之品,火热郁结肠胃,下注大肠,月经来潮之际,冲脉气盛,引动肠中积热,热灼大肠血络,迫血妄行而便血;阴虚血热素体阴虚,或久病多产,忧思郁怒,卫志化火,阴精被灼,经行之际,阴血下行,致使阴血益虚,虚热内生,内热迫血妄行,发生便血.伴有阴虚火热之证.
(2)脾不统血:素体脾气虚弱,或饮食劳倦内伤,中气受损,气虚统摄无力,经血来时,气随血泄,中气更虚,固摄无权,发生便血.同时伴有脾气虚弱的症状.
【针灸对症治疗】
主穴;脾俞、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
配穴:胃肠郁热者加内庭;阴虚血热者加太溪、曲池;脾不统血加隐白、地机.
操作:脾俞向脊柱方向斜刺0. 5~0.8寸;足三里常规操作;上巨虚直刺o.8~1.2寸,平补平泻.
方义:方中脾俞、大肠俞调理胃肠,止血调经;足三里促进胃肠功能,补益脾胃;上巨虚通腑气,调理脾胃.‘三阴交通肝、脾、肾三经,调理经血.配内庭以达清泄胃肠之热;太溪、曲池滋阴清热,止血;隐白、地机调经止血.
【古代对症治疗文献】
《医学纲目》卷十巳:(洁)衄血,吐血,下血,妇人下血不止;隐白.(东)又法;隐白、大陵、神门、太溪.
(心)妇人经脉妄行,钻心胁痛,妄行于上则衄血,中则吐血,下则下血哑门、巨阙、气海、中极、三阴交.
【按语】
在经行前和经期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郁伤脾,保持脾胃功能正常.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便血到底是怎么回事?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呢?
呕血治疗有新法
便血的危害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
大便下血针灸治疗
便脓血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