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来之不易的微笑

王晋煌
王晋煌

副主任医师 整形外科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15岁的阿玲来自粤西农村,面部巨大的血管瘤伴随生命而来,由于自卑、由于血管瘤的沉重,自懂事起,她就没有开心地笑过,以致周围的人都不知道她的笑是什么样子。她多么希望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多么希望像其他孩子一样自由、灿烂地笑!然而,由于家境贫寒,一直未能得到治疗!一个偶然的机会,某慈善机构了解了阿玲的情况,决定资助她手术,2010年8月在广州某医院成功切除了部分肿瘤,并对切除肿瘤后缺损的嘴唇进行了修复,但在面部仍然有鸡蛋大的肿瘤,而且嘴角消失,张口困难,只有正常的三分之一大小,为了顺利切除剩余的肿瘤并同时进行口角开大、口角成形等面部整形而来到了珠江医院。经过详细的检查,大家达成这样的共识:本次手术应该尽量减少出血和创伤,要准确开大口角,彻底切除肿瘤,保证伤口尽早愈合,尽少留下痕迹!经过反复琢磨讨论,决定施行如下手术方案:根据对侧口角的情况在术前准确标定口角开大的位置,为了减少术后疤痕及痕迹,在鼻唇沟(法令纹)处作切口,在血管瘤内及周边大量注射肿胀液体,目的是把血管瘤及周边的血液挤回血管,大幅度减少术中出血,同时,让血管瘤与周边正常组织划清界限,方便术中分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及无辜的机会,为了保证血管瘤切除后皮肤容易坏死的情况不出现,采用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薄皮瓣技术处理血管瘤表面的皮肤。

手术安排在下午进行。

14:00,接病人进手术室,开始麻醉。

14:30,开始开口角。

14:50,开始注射肿胀液体。

15:00,切开鼻唇沟处皮肤和皮下组织,自切口向上剥离,牵开皮肤,继续向外上方剥离,皮下仅留2毫米的脂肪,这时,手术间内异常安静!只能听到仪器工作的声音和工作人员的呼吸音,以及不时出现的使用止血钳的“咔嚓”声。麻醉医师端坐麻醉机前,一会看仪器,一会看手术创面。还好,手术面流出的只是淡红色的液体,不是鲜红色的血液!向上剥离的范围1mm1mm地增加,离段处理的血管样组织也一根一根地增加:较细的就直接用电凝器处理,较粗的就用最保险的办法剪断结扎!当顺利到达血管瘤的外缘时,处理点也达到了二十一处!好消息是,这时才用两块纱布!这说明:血管瘤有丰富的血液供应,注射的止血肿胀液体非常有效,目前的出血情况比预计的要好!

“好,请大家继续集中注意力,现在开始分离处理血管瘤与深面的联系,困难可能会大很多!”

拉钩向外上方拉开切口上方的皮瓣,两把组织钳夹住血管瘤并向内下方牵拉,血管瘤的外上缘露出来了!再次在瘤体深面注射止血肿胀液!还是采取老办法:用小血管钳慢慢地分离,碰到血管就结扎!这样做,与用剪刀剪开分离相比,虽然分离的速度看起来比较慢,但由于减少了锐性损伤,从而减少了出血,保证分离在瘤体与正常组织之间进行,界面非常清楚,使面部肌肉、神经等重要结构损伤的机会大大降低,术后恢复快速,不美观的几率降低。还是一点一点地分离,还是一条一条地处理,不管它长成个蚯蚓状还是就白膜状。终于,把瘤体完整地拿下来了!看着不多的出血量,看着干净美观的手术视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

两天以后,第一次换药,虽然大家心里很有数:效果肯定好!但没见庐山真面目,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口角够大吗?好看吗?切除血管瘤的皮肤会黑吗?

“哦,漂亮!”听到议论,阿玲无声地笑了笑,细心的人发现:那笑起来的口型竟然跟她父亲一样!

相关链接 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瘤的一种,一般是出生即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大,并会向深部生长,病变部位像海绵或溶洞一样,里面充满血液,血液来源非常广泛,损伤后可导致大出血,止血难度非常大,瞬间就可能导致休克和死亡,

相关链接 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技术:主要由该科首创的一种外科技术,主要用于外伤(尤其是手外伤)急诊修复或疤痕整形修复中,使原本臃肿难看的外形变得苗条美观,使皮肤成活面积大大增加,使手术次数和住院时间都大为减少,该技术的应用曾使珠江医院整形科和南方医院整形科一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