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高峰
高峰

副主任医师 口腔科

梅河口市中心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血管瘤临床表现

血管瘤生后2~8周出现,快速增长,半年左右,生长变慢,在1岁左右,血管瘤出现开始退化的迹象,历时数年,大约70%在2~5岁时会完全退化。由于肿物增长迅速,很快出现面部畸形,功能障碍,血管瘤表面的皮肤或粘膜可破溃而继发感染,通常血管瘤并不侵犯邻近的骨骼。

血管畸形临床表现

血管畸形的颜色与外形因受累血管不同而异。约35%的血管畸形同时发生骨骼异常或发生骨内的血管畸形。主要分为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及毛细血管畸形。

各类血管瘤临床表现

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是血管瘤的其中一种类型,较为常见,属于血管畸形。由扩张和增生的毛细血管网构成,包括草莓状血管瘤及葡萄酒色斑、红胎记。多见于婴儿,大多数是女性。大多数为错构瘤,但如果其增大速度比婴儿发育更快,则可能为真性肿瘤。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局部皮肤膨隆,高低错落,起伏不平,皮面微现蓝色或浅紫色,曲张盘旋的血管隐约可见。海绵状血管瘤位置较深而不波及皮肤者症状,除局部显现形态不规则的轻、中度膨隆外,肤色并无明显改变。海绵状血管瘤也可见于粘膜下层,粘膜表面呈暗蓝色改变。肿物有压缩性,其体积大小可随体位改变而发生变化。

蔓状血管瘤

蔓状血管瘤属于血管瘤中比较少见的一种类型。它是包含有小动脉和小静脉吻合的血管瘤,多数是单发性小动脉和小静脉瘘形成的血管瘤。常见于头面部和肢端(手指、足趾和手掌、足底),与四肢广泛性动静脉瘘有所不同。

混合型血管瘤

初起时大多为皮肤表面大小不等的小红斑,与单纯的草莓状血管瘤并无异样,但随着表面血管瘤的发展,同时侵入真皮和皮下组织,皮下侵犯的范围可超过表面病损面积,形成隆起的包块,形态不规则,多见于面部及四肢。侵犯范围有时非常广,以至于眼睛、口唇、鼻或耳等组织器官都被这种不断扩展的血管组织所覆盖,可引起呼吸、饮食、视觉和听觉等功能障碍。

淋巴状血管瘤

1、单纯性淋巴血管瘤表现为群集、深在、张力性水疱,组成斑片状,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但常见于颈、上胸、肢体近端等处。

2、 海绵状淋巴血管瘤这是淋巴血管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可以很小,但也可很大,甚至侵及一个肢体。病损为境界不清、海绵状皮下组织肿块或弥漫性肿胀,质软,硬度如脂肪瘤。除非伴有血管瘤,一般表面无颜色改变。

3、囊性淋巴血管瘤通常为多房性、张力性皮下组织肿块,但不能压缩,大多发生于颈部,尤其是颈后三角,偶有发生于腋、腹股沟及腹膜后区者。通常进行性增大,膨胀性扩大,但也可不变大,很少数病例还可自然消退。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