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小脑萎缩有哪些诊断方法

张洪钿
张洪钿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小脑萎缩大多有家族遗传倾向,20岁以前起病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20岁以后起病者则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有小脑萎缩的患者应积极去医院就诊,诊断小脑萎缩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小脑萎缩的诊断依据介绍:

1、小脑萎缩的诊断方法有通过CT及MR(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组织体积减少、脑室扩大。如果小脑萎缩可见脑皮质与颅骨板间隙增大,小脑沟增宽增深、脑回变平缩小,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侧脑室前后角周围密度减低,则可诊断为小脑萎缩。

2、脑血管造影可见脑动脉血管曲屈变细。脑血流面也可以发现血流减慢,血管阻力增加等现象。这也是小脑萎缩的诊断方法之一。

3、临床上诊断小脑萎缩的方法是除了询问患者病史及观查症状外,可发现其各种神经发生反射均不同程度的迟钝或减低。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