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腰骶外引流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的应用

张洪钿
张洪钿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出血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蛛网膜下腔。其病因分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顾名思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创伤所致,往往是脑挫伤、脑挫裂伤、脑室出血和脊髓挫裂伤的临床表现之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非创伤原因所致,如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烟雾病、肿瘤卒中、白血病致使颅内出血、以及服用抗凝药物后所致出血等。

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疼、恶心呕吐和颈项强直。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导致脑积水和迟发型脑血管痉挛。血性成分阻塞脑脊液循环或者填塞蛛网膜颗粒致使脑脊液吸收障碍而出现脑积水。脑积水可使患者出现智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大小便障碍。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迟发型脑血管痉挛多出现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第三天,5到10天是高峰期,持续3天到3周;表现为意识障碍加重,影响患者功能的恢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是尤其重要的。

蛛网膜下腔的治疗首先是病因学治疗,防止再次出血。然后就是止血药物,防治脑血管痉挛药物的应用等治疗。但加速血性脑脊液的廓清是比较重要的方法。腰骶外引流可加速血性脑脊液的廓清,成为国内外最常用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我院神经外科已经成功开展这种治疗技术。

腰骶外引流的具体方法:首先行腰穿,测量颅内压力,观看脑脊液性状,然后经过特制的穿刺针将外引流管植入终池,固定引流管,无菌纱布包扎。穿刺后取平卧位。一般根据病人压力的高低,每天可放出血性脑脊液约100-300毫升,缓解颅内高压,加速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廓清,改善了症状,降低了脑积水和迟发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