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 针灸康复科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三级甲等脑卒中(又叫脑血管意外)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一般是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脑卒中大多表现为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等症状及偏瘫和认知、言语功能障碍等体征。脑卒中的症状取决于属于何种类型的脑卒中,受影响的大脑区域和大脑组织的受损程度,比如:右脑的脑卒中将影响身体的左半边,左脑的脑卒中将影响身体的右半边。脑卒中尽管产生的症状各不相同,但通常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
由于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的进步和神经外科手术的及时干预,中风患者经过急救后的存活率正在逐年上升,然而遗憾的是,中风后存活的患者的致残率非常高,可以达到70%--80%以上。中风后的各种后遗症通常会影响到患者的运动功能(比如偏瘫)、认知功能(比如痴呆)、心理健康(比如抑郁)、言语(比如失语)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家属迫切的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够早日康复,早日能够自己照顾自己;患者本人则更是急于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回归社会,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
中风患者发病后在神经内科的住院治疗时间往往有限(一般10余天左右),而整个康复过程往往历时漫长(一般半年甚至更长)。中风患者在康复科经过一段时间康复后,一般回到社区或家庭继续康复(这是国内外公认的康复趋势)。但在由医院或康复中心到家庭这一过程中,中风患者及其家属往往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包括:如何继续康复训练和安排生活?家庭居所如何改造?患者的各种慢性疾病如何去防治?如何预防中风的再复发?一旦病情复发该如何去处理?还有家属可以为患者做些什么等等?
家庭康复不同于医院及康复中心,患者经常会意识不到自己是病人,而事实上,他们仍然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比如偏瘫、痴呆)。在医院里所有的康复训练计划的进行都是在医护人员的安排与监督下进行的,同时有相同病症的患者一起训练,也对患者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在家庭,康复的环境完全不同。没有康复医生的指导,只有家属的帮助。只是家庭或与患者更为贴近,更加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所以在有医院→家庭这一转移过程中,患者家属扮演这至关重要的角色。
许多中风患者家属认为康复很简单,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不需要专业知识,所以盲目的让中风偏瘫患者练拉绳、强练“行走”,结果形成“上肢挎篮”、“下肢画圈”的痉挛模式,称“误用综合征”。正确的家庭康复对患者的完全康复或能否生活自理都是极为重要的。以下是给出的一些建议:
①制定一份家庭作息表:何时起床、服药、进早餐、做康复训练操、休息、看电视、睡觉……居家生活和训练要有规律,贵在坚持!
②适当改造家庭环境。注意室内行走的通道有无易绊物,如卷边凸起的地毯,不用的电线;保持地面及浴室的干燥,以防跌倒;在阳台、厨房及浴室安装把手,方便患者小憩及支撑。
③家人的心理支持。训练及康复的过程痛苦而漫长,患者情绪低落或急躁易怒甚至消沉,家人要关爱患者并给予鼓励与心理支持。
④康复功能训练。1)适当的体位。包括卧位、坐位和站位的训练。2)上肢功能训练操。用健手带动患手做上举、前伸的动作及肩关节的耸肩动作。3)下肢功能训练操。如床上的被动和主动伸膝屈膝动作、足背伸动作、下肢外展内收动作、直腿抬高动作等。4)躯干平衡训练。如双膝或单膝屈曲,抬高臀部及躯干的“桥式运动”等。5)轮椅的控制和体位的转移训练。如坐位到站位的转移,从床边至轮椅或椅子的转移等。6)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洗脸、刷牙、梳头、进餐、如厕、洗澡等。7)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剥豆、拣菜等。8)兴趣爱好及娱乐活动,如画画、书法、弹奏乐器等。
⑤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再发。除了肢体的功能训练以外,脑卒中患者尤其强调要控制危险因素以防再发,如糖尿病、高血压、房颤、冠心病等,按时服药,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清淡饮食,精神情绪的调节以及适当的运动。
⑥定期到医院复查。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在家庭康复中的患者起到良好的作用,愿你们能够早日康复,另外请不要随意采用他人的意见,如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有任何疑问,请到专业的康复机构进行咨询。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脑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护理要点
脑中风后一分钟大脑细胞多死190万个
中风病定期复查内容
预防与治疗脑中风的新技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烟
中风的概述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