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类风湿因子阳性的临床意义

韩淑玲
韩淑玲

主任医师 免疫风湿科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三级
极速问诊

类风湿因子(RF)的临床意义

RF阳性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80%阳性率),但如果已确诊类风湿关节炎,RF滴度高,提示患者的关节炎病情更为严重,更容易导致关节破坏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RF(-)不能排除RA(类风湿关节炎); RF(+)也不能确诊就是RA,因还有20%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类风湿因子(-) 。

类风湿因子也可见于其它风湿免疫疾病,如SLE(系统性红斑狼疮)、SS(干燥综合征)、SSc(系统性硬皮病)、MCTD(混合型结缔组织病)。

各种急慢性炎症时类风湿因子也可以是阳性:病毒感染(AIDS、肝炎、流感、接种疫苗后);寄生虫感染(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特殊细菌感染(肺结核、梅毒、普鲁氏菌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类风湿因子(+)还可以见于某些肿瘤性疾病、慢性肺部疾病、慢性肝脏病。

类风湿因子(+)也可见于5%正常老年人。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