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郭喜军
郭喜军

主任医师 脾胃病科

河北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1)临床表现:具有慢性腹泻、粘液便、血脓血便、腹痛,呈慢性反复性发作性或持续性,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可见:呈、弥漫性分布①受累结肠粘膜呈现多发性浅表溃疡,血管纹理模糊、紊乱,伴有充血、水肿;病变多由直肠起始,往往累及结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②肠粘膜外观粗糙不平,呈现细颗粒状,组织脆弱易于出血,或可覆盖脓性分泌物,似一层薄苔附着。③结肠袋往往变平或变钝,以至纽袋消失,有时可见到多个大小不等的假息肉。④结肠粘膜活检病理变化呈现炎性反应,同时常可见到粘膜糜烂,隐窝脓肿,结肠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改变。

(3)钡剂灌肠可见:①结肠粘膜粗糙、紊乱或见细颗粒样变化。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③结肠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或结肠呈管状外观。④复发性溃疡或有多发性假息肉表现。

(4)粘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

活动期:

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隐窝有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④可见粘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缓解期: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症细胞减少;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③腺上皮与粘膜肌层间隙增大;④潘氏细胞化生。

(5)判断方法:①根据临床方面和结肠镜检查之(1)、(2)、(3)三项之一和 (或)粘膜活检可诊断本病。②结合临床方面和钡剂灌肠有(1)、(2)、(3)三项之一者可以诊断本病。③临床表现不典型,但有典型的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典型改变者,诊断成立。④临床表现有典型症状或有典型既往史,而此次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无典型变化者,应列为“疑诊”,予随访。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