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表现

幸兵
幸兵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发病年龄多在8~12 岁,而在成人则多在25~40 岁之间。

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表现为两方面:因抗利尿激素(AVP)不足引起的多饮多尿、烦渴;与病因有关的表现,如占位病变引起的头痛等症状。大多数病人初期排尿次数增加,尿量增多,之后出现烦渴多饮。儿童起病的患者可因长期多尿引起膀胱、输尿管和肾盂扩张,损害肾功能,也可能合并骨质疏松。儿童可出现尿床。如果患者不能饮水或得不到饮水,可出现低血容量的表现,如心悸、心慌、血压下降、四肢冰冷、休克以及肾前性的氮质血症,此时及时补充血容量可迅速纠正。如果低血容量状态不能及时纠正,则会出现头痛、烦躁、谵望和昏迷。

患者有垂体前叶功能低减者,其垂体激素缺乏的发生率由高至低排列为生长激素缺乏、糖皮质激素缺乏、性腺激素缺乏、泌乳素缺乏和甲状腺激素缺乏,其中有器质性病变者比特发性尿崩合并垂体激素功能低减的情况更为常见。

根据患者24消失尿量可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度尿量3000~4000ml;中度尿量4000~6000ml;重度尿量6000ml以上。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