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浅谈骶管囊肿的发病与治疗

晏怡
晏怡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骶管囊肿属于硬脊膜囊肿,起源于脊髓被膜,故用“椎管内脊膜囊肿”来总称这类疾病。骶管囊肿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没有确切的统计,自从核磁共振检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来,骶管囊肿的发病率愈来愈高,引起患者极大的顾虑。其实,了解骶管囊肿的发病与治疗,可大大减少这种顾虑。下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晏怡教授就为大家讲一讲。

发病原因:椎管内脊膜囊肿多数被认为是先天性的,也有部分是后天获得的,各型的成因有所不同。不论何种原因,囊肿的形成总是由于其初期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脑脊液随着动脉搏动进入,最终由于流出不畅或因液体静水压而逐渐扩大。

疾病症状:不含有脊神经根纤维的硬膜外脊膜囊肿患者多数无症状;25%的含有脊神经根纤维的硬膜外脊膜囊肿患者有症状。骶管内有支配鞍区、大腿背侧、会阴区的感觉及运动神经,还有支配大小便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囊肿靠近头端会压迫坐骨神经。故骶管囊肿临床表现以慢性下腰部、骶尾部、会阴部疼痛不适为主;还可伴有大腿背侧疼痛、坐骨神经痛、甚至神经源性跛行。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可以发现骶骨骨质的侵蚀,主要表现为骶管扩大,椎体后缘骨质侵蚀呈扇状花边样改变。有时也可发现同时存在腰骶部先天性畸形如隐性脊柱裂、脊柱滑脱、脊柱后凸等。

2.CT检查:可清楚显示骨质破坏和占位病变,尤其对骶骨显示清晰。

3.MRI检查:是诊断椎管内脊膜囊肿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囊肿呈长条状囊袋形、卵圆形和不规则形等,囊液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Tl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IB型位于骶管内,与硬脊膜囊之间有脂肪相隔。Ⅱ型位于硬脊膜囊侧方,囊内有神经根存在。

疾病治疗:骶管囊肿常见,大多数无症状,对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处理,可先行观察。对于有症状者应在除外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骶管内肿瘤的前提下积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应在显微镜下操作,将囊肿壁修剪成型。用显微剪刀锐性切除囊肿壁,不应钝性剥离,避免损伤神经根,不要强求完整切除囊壁。

疾病预后:随着MRI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医师对椎管内脊膜囊肿的认识及诊断水平均有很大提高。只要选择好手术适应证,手术治疗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上面就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晏怡教授跟大家讲解的关于骶管囊肿的发病与治疗相关知识,希望大家看完后,可以对骶管囊肿有进一步的认识。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