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心肌缺血如何防止心脏病

医学科普 2025-07-14
邱明峰
邱明峰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的一种病理状态,长期心肌缺血可能引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脏病。为了防止心肌缺血进一步发展为心脏病,需综合控制危险因素、科学用药、生活调理等。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心肌缺血和心脏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高血脂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心肌缺血的风险。患者应定期检查血脂水平,必要时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降低血脂,稳定斑块,阻止冠脉血管进一步阻塞。
糖尿病也是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长期处于高糖状态会损坏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易引起心肌缺血。患者可通过饮食控糖、运动和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科学用药】
常用药如通心络胶囊,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研究证实,它能够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缺血的程度,减少心肌缺血的范围,缓解胸痛、胸闷等症状,预防和治疗由心肌缺血引发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病。该药安全性良好,可长期服用。
【生活调理】
适度运动也是预防心肌缺血引发心脏病的重要手段。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但需注意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热点文章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