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房颤引起心肌缺血怎么办

医学科普 2025-07-14
邱明峰
邱明峰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房颤引起的心肌缺血需要通过控制心率、预防血栓、改善心肌供血等多方面治疗。合理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快速而不规则的电活动,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易引发心肌缺血,增加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针对房颤引起的心肌缺血,治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改善心肌供血
房颤引起的心肌缺血主要是由于心脏节律紊乱导致的心肌耗氧量增加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因此,改善心肌供血是治疗的关键所在。常用治疗药物如通心络胶囊,能够起到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研究显示,该药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稳定并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解除血管痉挛,从而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情况,缓解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
——控制心率和心律
1、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用于恢复和维持正常的心律,减少房颤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2、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用于控制心率,减少心脏负荷,改善心肌供血。
3、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用于控制心率,尤其适用于不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
——预防血栓形成
房颤患者心房收缩功能下降,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积,形成血栓,增加脑卒中等风险。可选用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日常生活调理,如避免在寒冷或炎热的环境中长时间活动,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突然的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尤其是在饱餐后,有助于维持病情稳定。


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热点文章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