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胆囊息肉的诊断与治疗

王云峰
王云峰

副主任医师 普外科

杨浦区中心医院

三级
极速问诊

胆囊息肉(polyp of gallbladder),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PLG)。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几乎全是恶性肿瘤性病变,故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几年来倍加重视。

目录

展开

1 症状体征

2 用药治疗

3 饮食保健

4 预防护理

5 病理病因

6 疾病诊断

7 检查方法

8 并发症

9 预后

10 发病机制

症状体征

CPs病人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且胆囊功能良好。此类病人应予定期BUS随访(3~6个月)。若出现明显症状或PLG迅速增大时才考虑手术。如届时胆囊功能良好,可作经皮胆囊镜息肉摘除。此类息肉往往10mm,1例首次B超检查为5mm,半年后复查长至10mm。故多数人主张以直径≥10mm的PLGs作为手术指征,对10mm、单个、年龄>60岁者应高度怀疑为胆囊癌,均应及时手术。Terzic等的100例PLG手术经验,恶性病人73%>60岁,多数为单个;88%的病变>10mm。因此,认为>60岁、有胆石共存、>10mm的单个病变,即使无症状也应作胆囊切除。Yang等制定的手术指征与Chijiiwa相同,只是将年龄改为>50岁。Koga认为最重要的指标应为PLG的大小,因而凡>10mm者均应手术。Wolper持同样观点,认为>10mm的PLG作预防性胆囊切除是合理的。

Masi等甚至强调任何PLG均有恶性可能,一经发现均应切除。Lshikawa等97例切除标本中67例有蒂,9例(13%)为癌;30例无蒂,10例(33%)为癌。无蒂癌最大直径平均为(14±4)mm,显著小于有蒂癌(22±8)mm。8例无蒂癌已浸润至肌层外,其中2例直径仍≤10mm;2例有蒂癌浸润至肌层外,最大直径均≥30mm。认为最重要的指标是无蒂而不是大小。凡发现为无蒂PLG,即使10mm时施行手术。

邓绍庆综合PLG的6个肿瘤高危因素为:单发、>10mm、广基或蒂粗大、病变增长、年龄>50岁、合并结石。但也强调对10mm,基底较大或有蒂位于胆囊颈部者是胆囊切除的适应证。但目前由于本病术前确诊困难,患者常有恐癌心理,医者存在防止贻误恶变的想法,从而有使手术扩大化的趋势。

发病机制

PLG为一组表现形式相同但却包含很多不同病理状态的胆道疾病。病理分类为非肿瘤病变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后者又分为良、恶性。

1.非肿瘤性PLG

(1)胆固醇息肉:非肿瘤性病变中以胆固醇息肉(cholesterol polypus,CPs)最为多见。Wolpers观察181例PLG达9.5年,最终95%为CPs。Kubota组CPs占65%,国内杨汉良。统计288例PLG中CPs 179例,占62.5%。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CPs是胆固醇代谢异常的局部表现,是血中胆固醇类脂质析出并被胆囊壁的组织细胞吞噬所致,可发生于胆囊的任何部位,大部分多发,外观黄色分叶状,桑葚样,柔软易脱落。组织学显示,息肉由积聚的泡沫组织细胞构成,表面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具有结缔组织蒂,微血管,分支的绒毛样凸起。CPs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Shinkai 74例中97%的CPs直径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