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针灸治疗舌麻

洪杰
洪杰

主任医师 针灸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概述】

舌麻,舌体自觉麻木.本症多因IIⅡ虚、肝风内动、痰郁内阻所致.舌麻,原来单指舌体麻木不仁,而后世医家将并

有舌强症状的叫做"舌痹".近代医书中常常将二者混谈或合并.舌麻可涉及现代医学中的周围性面瘫,中风后遗症等病.

【常见证候】

(1)血虚:舌麻,面色苍白或萎黄,伴有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脉细无力.

(2)肝风:舌麻,可出现舌强,言语不利,头晕,头痛,或卒然仆倒,半身不遂,脉弦而细数.

(3)痰郁内阻:病因不同,症状亦有所不同.风痰所致舌麻,舌麻舌强,头晕目眩,四肢麻木,或突然仆倒,伴见口跟蜗斜,一侧肢体偏瘫,舌苔白滑或黄腻,脉浮滑.痰火所致舌麻,舌麻且舌体红,舌强,舌苔黄腻或黄厚,头晕目眩,口苦,烦躁易怒,口苦,大便不畅,脉弦滑而数.

【症状分析与鉴别】

(1)血虚舌麻与痰阻舌麻:前者多由于营血亏少,不能滋养于舌,《内经》中有"荣气虚则不仁"的记载,故血虚可以导致舌麻.其症状的特点是,舌麻而不强, 兼见血虚之证,如面色苍白或萎黄,伴有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脉细无力.后者多因痰郁内阻,痰涎阻滞,导致关窍不通,舌体失灵,其症状的特点是,舌麻且舌强,言语不利,兼见痰盛之证,如头晕,头痛,或卒然仆倒,半身不遂,脉弦而细数.

(2)血虚舌麻与肝风舌麻:血虚舌麻多由失血过多,或血液化源不足而致营血衰少,血虚不能上荣于舌,舌体失养而发舌麻.伴有血虚之证,如面白,心悸,气短,乏力等.此证主要在于"虚",而肝风舌麻,蘑点则在"肝阳".多因肝肾阴虚,无以制约亢阳,阳气化风上扰于舌而发为舌麻,其特点是舌麻而强,伴有舌红脉数,头痛,或卒然仆倒,半身不遂,脉弦而细数.二者还有一点应该区分,前者舌麻但是不影响饮食和说话,而后者常常出现舌强,对进食、言语均有一定的影响.

(3)肝风舌麻与痰阻舌麻:肝风舌麻多因肝阳化风所致,痰阻舌麻多因痰气阻滞所致.二者均因风邪为患,但前者为肝风,后者为风痰.感受外邪,风邪挟痰者,来势凶猛,发病急,而痰风内动者,平素多痰,或素有痰盛之象.

【针灸对症治疗】

主穴:廉泉、通里.

配穴:血虚配气海,血海;痰阻加阴陵泉,三阴交;肝风加太冲,风池.

操作:诸穴均按常规消毒后,廉泉向舌根方向斜刺0. 5~0.8寸,轻度捻转,使舌根部产生疫麻胀之感.通里直刺0. 3~0.5寸,留针时,不宜作屈肘动作.气海、血海针用肖法,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

方义:廉泉祛邪活络,疏调舌部气血而止痛.心开窍于舌,故取手少阴心经之络穴通里,亦可作用于舌,通里循经通舌,能疏通舌络,调理舌部气血.气海、血海为气血双补,补血当补气;三阴交、阴陵泉健脾利湿化痰;太冲疏散肝风,风池疏散风邪.

【按语】

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变所致偏瘫后遗症、高血压病中晚期临床多出现舌体麻木、不灵活症状,其病因病机多为痰瘀阻络、气滞血瘀.心主m脉、开窍于舌,舌又为心之苗.舌体敏感灵活、味觉正常取决于心气旺盛、心主血脉的正常功能.如果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则心主血脉的功能减退,痰瘀等病理产物就容易瘀滞经脉之中,出现舌体麻木、活动不灵之如.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腧穴,心主别络,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阴维为病苦心痛,故内关穴善治心经各种疾病,从而使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舌体得荣,麻木自除矣.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