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

赵丙超
赵丙超

胃肠外科

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三级
极速问诊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肠道非特异炎症,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是多因素造成的,包括环境因素、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

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主要在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可分布于整个大肠,多数在直肠及乙状结肠,也可累及整个结肠。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为腹泻、低热、腹痛、粘液脓血便等。症状多反复发作,饮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腻食物后可加重。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有靠于临床症状、体征、肠镜、钡灌肠、血常规及及大便常规检查。但由于多数患者对慢性腹痛、腹泻重视不够,早期诊断率较低。有的患者甚至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肠出血、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后才去就诊治疗。此时因存在严重营养不良,治疗起来非常棘手。因此早期诊断治疗非常重要。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治疗药物包括:1.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此类药物适用于初发及轻中度患者。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考虑口服及保留灌肠给药治疗。病变在回盲部及升结肠的建议口服药物治疗;病变在直肠及乙状结肠的可保留灌肠治疗,保留灌肠药物可采用此类药物灌肠制剂(如美沙拉嗪灌肠液)也可采用中药锡类散+甲硝唑+激素灌肠。灌肠治疗的优点是局部用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副作用小。近年来也有治疗中心采用经皮盲肠造口顺行灌肠治疗回盲部及升结肠病变,取得了良好效果。2.激素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用于中重度患者,激素可以和氨基水杨酸类药物联合用药。缺点是应用激素副作用较大。3.免疫抑制剂:近年来免疫治疗发展很快,治疗效果较好,但费用很高。

手术治疗指症一般为:肠道出血、穿孔、梗阻、癌变患者。手术主要是切除病变部位,解除梗阻。多采用病变肠道切除、肠造口术,待患者营养状况改善后行二期肠吻合术。

总之,溃疡性结肠炎早期规律治疗预后较好,慢性持续发作预后较差。规律治疗同时也许注意休息,饮食调理。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急性腹泻,粘液脓血便)一般需禁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缓解期建议清淡饮食,一般推荐富含营养少渣饮食。近年来,肠内营养作为炎症性肠病缓解期重要药物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肠内营养口服容易吸收,对肠道刺激较小,短期内可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因此可作为缓解期重要治疗药物。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