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肾性骨病的病理和生理

申清岗
申清岗

主治医师 骨科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肾性骨病是在原有肾脏疾病与肾功能不全的基础上逐渐发病,可发生于肾脏疾病的任何阶段。最常见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尿路梗阻等,此外,在透析及肾移植患者中肾性骨病亦并非少见。 发生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代谢性紊乱十分复杂,其主翼现为肠对钙吸收减少及维生素D缺乏等。正常情况下体内许多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等系由肾脏降解,肾功能不全时这些激素的代谢将发生紊乱,与此同时产生的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失调等均可能对骨的生长和代谢造成不利影响。

正常人体内钙经肾小球滤过后95%由肾小管重新吸收,肾衰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将明显降低。再者肾衰病人的肠钙吸收功能明显减低,主要原因为肾小球对磷滤过率的下降和肾脏1,25-(OH)2D3生成的减少,而血磷浓度的上升又将进一步使低血钙加剧。血中钙离子减少可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使骨组织发生大量吸收,由此造成的血钙继发上升则可能引起异位钙化和骨化。肾性骨病的病理改变除骨质疏松外,常与维生素D缺乏症相似,故在儿童常称作肾性佝偻病,在成人则称肾性骨软化症。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