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让女性健康与美丽同在(一)

王道军
王道军

副主任医师 心胸外科、肿瘤科

安康市中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乳腺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已跃居女性肿瘤发病率排行榜的榜首,并呈现发病年轻化的趋势,也正是这只“摧花辣手”让多少女性失去了乳房、没有了自信,甚至丢掉了性命。同时,乳腺癌手术引起的外形破坏所造成的患者心理抑郁及家庭不和谐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活着真好》自央视八套播出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引起社会对乳腺癌重视方面很成功,很多女性观看后已经开始关注自己的乳房健康。事实上乳腺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可以说是目前所有恶性肿瘤中治疗效果最好的。只要能早期察觉到乳腺癌的蛛丝马迹加以科学合理治疗,患者是可以同正常人一样生活得绚烂多姿。

若想远离乳腺癌的阴影,一定要从女性朋友自身开始做起,从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做起。等到肿瘤病情已经恶化才获得确诊和治疗,纵使再高明的医生,恐怕也很难妙手回春了。惹人怜爱的“林妹妹”陈晓旭,因为信佛,想有一个完整的身体,对自己的乳腺肿块一直拖着没有手术,等到前往美国想治疗时,却已经太晚了。让乳腺肿块“默默无闻”地长到实在不行才去正规医院就诊的例子,有偏僻乡村没有文化的老大妈、也有身居城市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医疗过程中,我常为这样的病人感到遗憾和惋惜,医学常识的匮乏和传统的封建思想造成了不少本不该发生的悲剧。

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肿瘤专科医生,我们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在治病,还要做好科普宣教。本着这一使命,我将从乳腺癌的现状、早期征兆及诊断方法、治疗新理念等方面加以叙述,使乳腺癌最新的医学进展深入普通群众,让更多的人受益。

关注乳腺癌的现状

乳腺癌是威胁现代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06年全球乳腺癌的新发病例达到140万,而在2002年这一数字则是120万。在美国乳腺癌发病率高达110/10万。我国这一数字相对较低,但上升速度却很快:上海1992年发病率为17/10万,而2000年升高到56/10万。值得一提的是WHO 2002年统计,全球因乳腺癌死亡病例在下降,但我国乳腺癌的死亡率则没有明显下降。这主要是我国在重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方面不够,就诊时晚期病人比例较高。

医学发展到今天,作为实体肿瘤的乳腺癌,治疗效果已经非常满意。早期诊断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95%。如果是因为体检发现的原位癌,临床上还没有摸到肿块,治疗后5年生存率更可达到99%,即使是进展期的病人,治疗后5年生存率也可达到81%。

乳腺癌的发生与生殖及内分泌因素有一定关系。第一胎的生育年龄大于35岁、未生育、生育后未哺乳以及有家族史的女性属于高危人群。生活精神刺激;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或绝经年龄大于55岁;月经周期短,不规律;绝经后肥胖,体重增加20公斤以上;雌激素水平高或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等人群,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比正常人群要高。由此看来,女性到育龄年龄,该结婚就结婚,该生育就生育,提倡母乳喂养,远离不健康的食品和生活方式,自己把握命运,呵护生命,保护美丽,留住健康。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