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法

翟文生
翟文生

主任医师 儿科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一、临床表现:

(一)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表现分型为轻、中、重三型。

轻型:

临床表现— 镜下血尿,少量蛋白尿30mg/kg24h; ③伴有高血压;④伴有轻度肾功能损害。

重型:

临床表现— 肉眼血尿,大量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表现为急进型肾小球肾炎。

另外,过敏性紫癜肾外症状:皮肤、胃肠道、关节症状,应警惕偶有发生肠套叠、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临床上还需注意少数患儿的胃肠道症状为HSP的首发症状,易误诊外科急腹症。肾受累一般发生于HSP发病1个月内(89.18%),尤以10~15天为发病高峰。

(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类型

中华儿科学会肾脏病学组2000年珠海会议纪要,将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分为六种临床类型:

1.孤立性血尿或孤立性蛋白尿;

2.血尿和蛋白尿,蛋白尿相对突出;

3.急性肾炎型,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4.肾病综合征型;

5.急进性肾炎型,快速出现肾功能异常;

6.慢性肾炎型。

二、病理分型

(一)光镜下改变分为六级:

Ⅰ级:肾小球轻微病变

Ⅱ级:单纯系膜增生

Ⅲ级:系膜增生伴50%以下肾小球新月体形成,节段性病变(硬化、粘连、血栓、坏死)

Ⅳ级:病变同Ⅲ,50%~75%肾小球有上述改变

Ⅴ级:病变同Ⅲ,75%以上肾小球有上述改变

Ⅵ级:膜增生性肾炎改变

上述Ⅱ、Ⅲ、Ⅳ、Ⅴ级又视系膜病变分布 各又分为a(局灶/节段)b(弥漫病变)

(二)免疫病理分型

根据肾小球内沉积免疫复合物不同分为四型:

1.单纯IgA沉积型

2.IgA+IgG沉积型

3.IgA+IgM沉积型

4.IgA+IgG+IgM沉积型

免疫病理类型与病理分级之间有一定联系,尤其IgA+IgG+IgM型Ⅳ~Ⅵ级的发生率较高,也是影响预后的原因之一。

三、治疗方法

我院分型治疗规范:

(一)轻型

单用中药或合用雷公藤多甙。

(二)中型

急性期治疗

1、中药辨证治疗; 2、足量强的松,3、雷公藤多甙,4、根据肾脏病理和临床表现,必要时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

维持期治疗

经上述治疗至尿蛋白转阴者,可逐渐减停激素,继续用雷公藤多甙和中药继续维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运用,有利于保护肾脏,控制慢性纤维化病变的发展。

(三)重型

急性期治疗

1、中药辨证治疗; 2、足量强的松,3、雷公藤多甙,4、根据肾脏病理和临床表现,必要时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或MP与环磷酰胺(CTX)双冲疗法。

酶酚酸酯也可选用。

如经上述治疗6个月以上疗效不显著者,必须重复肾活检,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期治疗

病情控制进入慢性期后,逐渐减停激素,继续应用

1、雷公藤多甙,2、中药,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