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中医毫针的持针手法是什么样的

医学科普 2014-07-08
沙玉奇
沙玉奇

主治医师 针灸推拿康复科

肥城中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今天,黄帝老子跟如是们聊起针灸的注意事项,他说到:针灸是中医最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其中又属针刺为最常用的方法,别看针又小又细,但是如果掌握不好针刺方法,不光医生针刺时浪费体力徒劳无功,患者也会不舒服甚至有损伤。

首先拿针也就是持针就有很多讲究,《灵枢·九针十二原》'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毫针操作时,一般将医者持针的右手称为'刺手',按压穴位局部的左手称为'押手'(又称'压手')。说明刺手的作用主要是掌握毫针,进针时将臂、腕、指之力集于刺手,使针尖快速透入皮肤,然后行针。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穴位皮肤,使毫针能够准确地刺中腧穴,并使长毫针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进针时,刺手与押手配合得当,动作协调,可以减轻痛感,行针顺利,并能调整和加强针感,提高治疗效果。古代医家非常重视双手配合动作,如《标幽赋》所说:'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确是经验之谈。持针的姿势、状如执持毛笔,故称为执毛笔式持针法。根据用指的多少,一般又分为二指持针法、三指持针法、四指持针法、五指持针法、双手持针法,并指夹持持针法等。二指持针法 即用右手拇食两指指腹挟持针柄,针身与拇指呈90^角。一般用于针刺浅层腧穴的短毫针常用持针法。多指持针法 即用右手拇、食、中、无名指指腹执持针柄,小指指尖抵于针旁皮肤,支持针身垂直。一般用于长针深刺的持针法。

但不论哪种持针手法,都要注意不要在进针之前就把针持的弯曲了,这样会使针有向侧方的张力,进针时会使阻力增大患者疼痛增加,注意持针部位到针刺部位不要太远,以防弯针。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