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医师 血管外科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三级甲等或许很多人没听说过丹毒,更不知道丹毒的诊断方法,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本病是由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侵入而致。其诱发因素主要有皮肤或黏膜擦伤或其他轻微外伤,也可由血行感染引起。常继发于鼻炎、口腔黏膜及牙齿感染病灶。足癣、小腿溃疡、瘙痒性皮肤病、接种、放射性损伤及皮肤皲裂或轻微摩擦、搔抓及轻微外伤均可诱发。尤以不清洁的伤口更易感染。有些伤口可小至不易被发现,如面部丹毒可由鼻腔内被抓破的小伤口引起。复发性丹毒系由于细菌潜伏于淋巴管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即可复发。
主要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接触性皮炎 有明显的刺激物及过敏性物质接触史,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境界清楚,瘙痒明显,病人无全身症状。
2.蜂窝织炎 为细菌侵入皮下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炎症浸润较深,可有深部化脓、红肿,境界不清,炎症中央红肿最著,破溃后可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
3.血管性水肿 发病及消退均较快,局部潮红不明显,无明显性水肿,自觉症状较轻,无全身症状。
4.癣菌疹 发于小腿部的癣菌疹,常呈红斑样,水肿不明显,足癣症状减轻或治愈后症状即随之消失。
5.类丹毒 有接触家畜、鱼类或屠宰工作中受伤史,损害多发生于手部为紫红色,不化脓,不易发生水疱,往往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猪丹毒杆菌培养及接种试验阳性。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抗链球菌溶血素增多。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真皮高度水肿,毛细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结缔组织肿胀,中、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管腔为纤维蛋白栓塞,真皮及扩张的淋巴管中有弥漫的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有时可见链球菌,水肿剧烈者可见表皮内水肿或大疱。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在家如何戒毒的方法及相关问题
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治丹毒?
丹毒
丹毒的鉴别诊断
治疗丹毒的方法
引发丹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