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用抗过敏药治疗过敏性哮喘方面有没有新的进展?

王辉
王辉

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用于防治哮喘的抗过敏药则多无明显副作用,长期预防性给药对人体无明显影响,故大多数轻一中度哮喘的预防性治疗应以抗过敏药物为主,只在抗过敏药物无效时才考虑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近年来有关抗过敏药物防治哮喘的研究较多,它们在防治过敏性哮喘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临床上通常把抗变态反应药物分为抗组胺类抗变态反应药物和非抗组胺类抗变态反应药物两大类。以苯海拉明和氯苯那敏(扑尔敏)为代表的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因具有较强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而被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所替代。

由于第二代抗组胺药有一定的心脏毒性而逐渐被第二代抗组胺药的代谢物所取代,形成了第三代抗组胺药,它们的疗效同母制剂相当或更好,而副作用则大大减少。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新的抗组胺药物在拮抗H1受体的同时还具有拮抗其他炎性介质的作用或肥大细胞膜保护作用。

因此沿用已久的H1受体拮抗剂或抗组胺药物的名称已不能全面而确切地反映这些药物的真实面貌,所以近年来国外许多医生认为应把抗组胺药物称为抗变态反应药物(Antiallergic drugs),这可以更为全面的反映这类药物的药理作用。近几年来,非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和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共同作为具有预防性质的抗哮喘药物,受到了临床广泛关注。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