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术后治疗-阻止复发转移的关键

赵启成
赵启成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上海市同济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如果不幸得了癌症,当然手术是首选。

手术后,虽然癌症看不到了,但是病并没有好,手术后复发转移是最令人担心的事情。几乎所有的癌症引起的死亡都是由转移引起。那么手术后如何预防复发转移?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为什么会转移。学者提出过二次突变,微卫星灶,临床亚病灶,术后瘤细胞残存等理论。虽然有很多的理论的争论,但是手术后体内仍然存在着肿瘤细胞是一个共识。这是复发的种子。这些肿瘤细胞从一个分裂成两个,从两个分裂成四个,四个变八个......,很快形成CT可以检测到的肿瘤。故此清除这些术后残存的肿瘤细胞是阻止复发的关键,而手术后是阻止这些肿瘤种子发芽的最佳时机。

要清除这些肿瘤细胞,首先是找到它们。但是,手术后,CT已经检测不到了,癌细胞存在于哪儿,是每一个患者手术后都存在吗?

癌细胞进入血液中,再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是转移的一个主要途径。这部分进入血液循环的癌细胞就是循环肿瘤细胞。这部分数量非常少,常常少于10个/毫升。 1毫升血中,存在几十亿个正常的细胞,这样一个肿瘤细胞会隐藏于几十亿个正常的血液细胞中,故在几十亿个细胞中定位一个肿瘤细胞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科学在不断的进步。2009年,美国FDA批准了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可以应用于临床,这项革命性的检测手段得以在临床广泛应用。循环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免疫磁选被捕获,在显微镜下直接看到。手术后,拍片和CT检查都查不到癌症的情况下,这项检测成为目前唯一可以直接检测到肿瘤细胞的手段。

这样,手术后是否存在肿瘤细胞就可以进行直接监测了。既然新的技术能够找到它们,清除它们也自然成为治疗的重点。

大量的研究表明,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是决定癌症患者生存期长短的独立预测因素。经过治疗之后,如果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持续增加,患者的生存期也会缩短。相反,如果经过治疗减少了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生存期就会延长。

目前的化疗方案,是依据临床观察后的概率筛选出来的。比如说,研究发现FolFox4 化疗方案用于结肠癌手术后可以提高5年生存率5%,那么依据此给所有的结肠癌术后患者都化疗,具体到患者个人能否享受到5%的化疗后的生存期延长,就是一个大问号了,一半以上的患者可能是只能受害不能受益。

所以,术后治疗的关键不在于要做几个化疗,多长时间的放疗,而在于是否清除了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希望在抗癌道路上付出代价的患者们和医界同行,能够在治疗中抓住关键目的。

2006年,我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在英国专注于循环肿瘤细胞转移机理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的肿瘤研究cancer research等杂志上。因这些成绩,还获得英国肿瘤研究基金会,美国肿瘤研究院的研究资助。经过在英国潜心钻研五年,首次提出了清除循环肿瘤细胞作为预防术后复发转移的治疗思路,并运用光动力置换免疫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术后清除存在于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是一个新的治疗思路,其疗效也可以使用外周血循环细胞的数量进行监控,不同于传统的放化疗,只能按照标准进行,难以短期内明确其作用。故更符合因人施治的个体化治疗潮流。对于难以满足传统放化疗疗效的患者,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