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发现垂体瘤怎么办?(天津垂体瘤科普知识介绍)

医学科普 2018-03-26
苏少波
苏少波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垂体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位于脑底和鼻腔之间,是典型的颅底肿瘤。对于大部分的垂体瘤来讲,手术切除可通过微创的经鼻腔入路来完成。垂体瘤的患者往往因不同的症状就诊于内分泌科、眼科、妇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不同的科室,发现垂体瘤后这些科室往往会建议患者到神经外科(脑外科)就诊。需要注意的是垂体瘤不但涉及神经外科的手术治疗,还涉及内分泌功能的调整、生殖功能的调节、性功能的维持等多个方面,单一的神经外科难以解决全部问题,是神经外科肿瘤中最强调多学科合作的肿瘤之一。在这里根据天津医大总医院神经外科颅底与微创专业组苏少波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对垂体瘤患者就医时常感到困惑的问题做一解答,希望能对广大患者朋友有所帮助。

一、垂体瘤是恶性肿瘤吗?

绝大多数的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是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现垂体瘤,不要惊慌,要正确的认识垂体瘤,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

二、垂体瘤有哪些危害?

垂体瘤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因肿瘤的体积和肿瘤的性质而有不同的表现:

1、因肿瘤体积增大,压迫周围神经结构而导致的损害:最常见的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头痛;严重的可引起脑积水,甚至昏迷。

2、垂体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相应的危害,激素分泌性肿瘤是垂体瘤中临床表现最为复杂、治疗方法的选择多样、临床预后转归各异的一类垂体瘤。     根据激素分泌种类的不同,激素分泌性垂体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泌乳素分泌型垂体瘤。多数为女性患者,主翼现握经、泌乳、不育。男性患者主翼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如性欲下降、阳痿和不育。

2)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在成人主要肢端肥大,表现面容改变、手足粗大(穿鞋子尺码增加)、多汗、骨关节病变、手足指(趾)软组织及关节的肿胀血压升高。在青少年可表现为巨人症。还可以导致血糖升高、冠心病以及甲状腺、结肠的肿瘤等等。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型垂体瘤。主翼现为高血压、高血糖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紫纹(身上紫红色的皮纹)。

4)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型垂体瘤。主翼现为高代谢的症状怕热、多汗、体重下降、心慌房颤等。

5)其它还有FSH、LH型垂体瘤,临床主翼现为女性月经紊乱、不育,男性主翼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不育等。激素分泌型肿瘤可以是单独发生,也可以是两种以上激素分泌增多的混合性肿瘤,临床表现也有相应的混合症状。

3、肿瘤压迫正常的垂体组织导致相应激素分泌减少的临床表现: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低减;甲状腺功能低减;性腺功能低下,不孕不育;生长激素分泌减少等。 4、垂体卒中: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血管供应差或肿瘤血管的异常生长,在一定的诱因下,会出现肿瘤出血,瘤体组织的坏死。若是肿瘤完全出血坏死,肿瘤包膜破裂,会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失明、昏迷,需要外科急诊手术处理。多数垂体瘤的卒中表现为不完全或部分垂体卒中,可以是轻度的头痛、恶心呕吐伴全身不适,不需要特殊处理,患者的症状会在几周内自行缓解,某些激素分泌型肿瘤的临床症状减轻。

三、垂体瘤都需要治疗吗?

当医生告诉你可能患有垂体瘤时不要惊慌,首先要想想是如何发现垂体瘤的,是因为有相应的临床表现,诊疗过程中发现的垂体瘤,还是仅是因为头晕不适、外伤等行影像学检查、甚至是体检时偶然发现的。 垂体瘤是常见的一种肿瘤,大部分可终身携带而不产生任何症状。对于偶然发现的没有内分泌功能并且小于1cm的微小肿瘤,只需要定期观察,无需吃药或者手术。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有无相关表现,在采取观察方案前都应该进行详细的内分泌学评估,以免遗漏了功能性垂体瘤。并且随访一定要坚持,不可掉以轻心,以免肿瘤明显增大而浑然不知。

四、什么样的垂体瘤需要治疗?

从肿瘤大小来看,大于1cm就需要采取治疗措施了。而对于有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则无论大小都是要采取治疗措施。

五、垂体瘤都需要开刀手术吗。

如果是泌乳素型的垂体腺瘤,无论大小首选药物治疗,除非是药物不敏感或肿瘤内部出血,或者是无法耐受服药的,才需要手术治疗。 而对于其他类型肿瘤,则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案。

六、垂体瘤的手术方式有哪些?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现在大多数垂体瘤可以通过微创的经鼻腔入路来完成,手术在显微镜或内窥镜下完成,近些年来,经鼻内窥镜垂体瘤切除手术成为主流的手术方式。但尽管如此,仍有大约5-10%的特别巨大垂体瘤需要开颅手术。

七、选择垂体瘤手术治疗时需要注意什么?

垂体瘤位于鼻腔和脑底之间,是典型的颅底肿瘤。尽管大多数的垂体瘤手术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微创手术,但这并不代表它是简单的手术,相反,微创手术对医疗单位的技术设备和医生的手术技巧和经验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在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条件下,对垂体瘤的治疗强调多学科合作,必须有内分泌科、眼科等相关科室的保驾护航。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热点文章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