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第五节 中医对视网膜血管病的认识

张健
张健

主任医师 眼科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张健 张清编著

《中西医结合诊治视网膜血管病—专家答疑解惑》

第五节 中医对视网膜血管病的认识

中医认为,血是循行于脉管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液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循行于脉中,沿脉管流行于全身各处,环周不息,运行不止。而脉管的完整是维持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脉者皆属于目”。心主全身血脉,心气推动脉中血液,循环全身,上输于目。目中脉络虽然幽深细致,亦须血液源源不断地供给。心气旺盛,心血充足,眼受血养,才能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如果心主血脉的功能失常,就可能导致目中脉络失养或血脉瘀阻而发生视力障碍。肝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由于目为肝窍,肝脉连目系,肝血可直接输送于目;且目中脉络丰富,需赖血液不断地上行滋养,才能明视。所以,《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肝血旺盛,调节正常,才能维护眼的视觉功能。脾统血养目窍,目得血而能视,而眼中血液能正常地运行于脉络之中,全赖脾气统摄,若脾失统摄,则血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脉外。

视网膜血管疾病属于中医学的内障范围,称瞳神疾病。瞳神属肾,肾主藏精,视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血的濡养和心神的支配,而且视网膜的代谢与脾的运化亦有关。故视网膜血管疾病的发生多与脏腑、气血失调有关,尤其与肝、肾、心、脾的关系最为密切。急性期多因火热、气滞、血瘀、阴虚火旺、阴虚阳亢等所致;慢性期多与肝肾阴虚、心脾不足、久病生郁、病久兼瘀等有关。故视网膜血管疾病的辨证论治,应局部体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尤其是辨病和分期论治相结合。急性期一般以实证为多,如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益气活血等治法较为常用;慢性期和恢复期一般以虚证及虚实夹杂证为多,治疗常用补益肝肾、益气活血、清心宁神、养血明目等治法。视网膜血管疾病恢复期的治疗,提高视力是重要目的,多从滋补肝肾、解郁通窍着手,但用药不可过于滋腻,始终要注重活血药、明目药、降虚火药及补肝肾药的使用。(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