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春夏之月如何养护阳气

王劲松
王劲松

主任医师 男科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王劲松中医精室论》一养生保健-6春夏之月如何养护阳气>

祖国传统中医药学两千多年以前就根据时间因素与人体生命变化周期的相关性来选择防治疾病的最佳时间、最佳方法,以针对性地提高临床疗效,并用于养生保健。其核心内容是因时制宜、按时养生、择时施治等。历代医药学家多有发挥,其主要研究主题是“宜”与“忌”,即“正”、“反”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按时养生及按时治疗来预防疾病和提高疗效,二是通过避开最不适宜的时间以免有害养生、加重病情或影响治疗。

在日常生活之中,人们多强调冬令之滋养进补、而忽略了春夏之月机体阳气之呵护;春夏之季是阳气旺盛、万物生机最活跃的季节,我们要顺势利导、适应这一时气的特点来养护我们身体的阳刚之气。

1“天人相应”,宜顺应四时气候变化

《黄帝内经》非常重视顺应四时季节阴阳消长的变化而调养精神以达到健身防病之目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强调了顺应阴阳四时是人体养生长寿的根本,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因时养生的重要原则。

春夏秋冬是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的征象,又是阴阳升降、寒暑更迭的标志。人类生活于天地之间,一切生命活动均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四时气候、昼夜晨昏、日月光线照射运动、地理环境等各种规律变化都会对人体活动产生影响。人们如果能顺应自然、遵循自然变化规律,使生命的节奏随着四时气候变化进行调整,就能延年益寿。这种人与自然相通相应关系,就是中医药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

2必须谨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意是: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春夏养生养长,秋冬养收养藏。春夏之季,阳气盛长,万物开始生长茂盛,人体要顺应春夏季节变化,注意调养、保养自身的阳气。秋冬之时,阳气闭藏,万物收敛,人体要顺应阳气收敛、阴气盛长的特点,注意保养、调养自身的阴气。

“春夏养阳”,阳气旺盛,以助秋冬蓄藏阴精;“秋冬养阴”,阴精充足,以益春夏盛长阳气。若此则阴阳互养,阴精阳气生化不息,机体功能旺盛,身心康健而尽享天年之乐。

春夏之时应从诸多方面去养护脏腑功能之阳气,秋冬之日用众多方法来藏培脏腑功能之物质基础阴精。犹如植物秋冬其根蓄积营养,春夏能够充分发挥其枝叶茂盛作用;春夏枝叶茂盛,秋冬其根基营养易于蓄藏,如此方才是顺应生命节律、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使阴生阳长;而绝不是春夏使用壮阳食物、药物,秋冬使用滋阴药、食等。

历代医家皆是强调人体阳气之重要性,如明代大医家张介宾谓:“……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又曰“下焦如地土者,地土有肥瘠而出产异,山川有厚薄而藏蓄异,聚散探权总由阳气,人于此,也得一分即有一分之用,失一分则有一分之亏,而凡寿夭生育及勇怯、精血病,治之基无不由此元阳之足与不足,以为消长盈缩之主”。明代李中梓《内经知要•.阴阳》也谓:“阴血平静于内,阳气秘密于外,阴能养精,阳能养神,精足神全,命之曰治”等等。人体乃似大世界,真乃是大自然也!

3 春夏之月当重养护阳刚之气

春夏之月当重养护阳刚之气,其具体做法如下。

3.1精神心理

夏月艳阳之日,气火旺盛,贵在静心安神,乐观愉快,善则阳生,喜则阳生;冰雪在心,豁达怡畅,切勿过于激动烦躁,发火恼怒等,以养护机体之阳气。

3.2起居房事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阳气者,烦劳则张……”,即人体脑、体、心与房事等之过度劳作,阳气就会亢盛而外越导致阴精伤耗,百病易生;规律起居作息等乃男女养生保健之最好秘方。

起居作息要有规律,要抛弃不良习惯,春夏日炎盛,气血趋向于外,腠理开泄,容易受风寒着湿邪。睡眠时不宜过用电扇空调,更不宜夜卧露宿……这些陋习,虽可得一时之爽快,但多易损伤人体肠胃功能及卫外之阳气。

春夏之日阳气旺盛、渐趋于外,而机体内阳气、阴精相对不足,故养阳的同时莫忘滋养阴精。由此,性生活应舒适有度,不可放纵情欲,耗尽精血,以免伤及于肾而损伤肾气肾阳;否则,其它诸多脏腑易于受损。笔者观察分析、验之临证曾反复强调指出:“春夏若不藏蓄阴精,秋冬易于咳喘罹患肺疾”等,即其典型例证。

3.3锻炼运动

积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动则阳生,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散步、慢跑、太极拳、做操……选择一个自己喜欢而适宜的运动项目为好。但应当注意:不宜剧烈运动,大汗、过劳均可伤人阳气和阴液;不宜汗出当风、卧露阴冷潮湿;运动后不要立即喝冰冻饮料或大量饮水、洗冷水澡等,否则易于冰遏阳气。

3.4饮食调养

夏月饮食宜清淡平和,菜肴色泽不宜过深、口味不宜过重,避免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不宜过食生冷,以免损伤脾胃之阳气,同时更应注意饮食卫生,应当“增苦减辛”增加苦味,减少辛辣。饮食不洁、暴饮暴食、过饥过饱、肥甘厚味、生冷油腻等等均为饮食调养之大忌。

3.5药物防治

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而利用春夏之阳气,一些冬季常发的慢性病及一些阴寒内盛的疾患,可以通过伏天的调治,得到改善,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具体方法有穴位敷贴、埋针灸治、中药内服等。除此,对于一些体质虚弱、年老体衰及慢性疾病患者皆可选用一些滋补之剂,顺应春夏之月的变化来养阳助阳,使“阳长阴生”,从而更好地蓄积人体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阴精,充分发挥机体功能活动的动力——阳气的作用等。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