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此肾非彼肾

王劲松
王劲松

主任医师 男科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王劲松中医精室论》一养生保健-3此肾非彼肾>

博大精深的祖国传统中医药学,是数千年来无数前哲贤达,经无数次反复临床实践经验千锤百炼而成;千百年来为人类的繁衍生息、防病治病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学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然而如何将古朴深奥的中医药知识科学地普及到许许多多的家庭、人群之中去,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课题。

1明晰中医药理论

对中医药理论知识的科学普及,必须悉心研究分析,说理清晰,一目了然,使人易于理解掌握,增强人们应用中医药知识来预防、保健、养生之意识,而真正的使中医药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否则,不明医理,未知药效,乱学乱用,擅自处方用药,戕伐身躯,在一些医家和病家之中大有人在。

例如,现在仍有许多人对中医“肾”的概念模糊混淆不清,笔者于男科临床门诊常常碰到一些病人问:“医生,我的尿液分析、超声波、肾图等等检查均未发现肾脏有异常,怎么会肾虚,而出现性功能障碍了呢?”我不得不反反复复地对病人说:“中西医所说的肾是有区别的,中医和民间老百姓所说的肾也是不尽相同的。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原始动力,是生殖繁衍的物质基础,是性功能正常活动的原动力,它涉及囊括了现代医学中内分泌、泌尿、生殖、免疫、神经、血循环、呼吸、运动等多种人体主要功能……”事实上,大多此类患者并不是肾虚,而是抑郁焦虑,自我施加精神心理压力,嗜食烟酒,过度疲劳,以及许多泌尿生殖炎症等等所致。绝不可把中西医之“肾”等同起来,也不能以“肾亏”、“肾虚”而一言以蔽之。

又如,一行脾切除术中年妇女,罹患消化系疾病,当其病愈后,发现自己的病历上写着“肝脾不和”的辨证论治时,迷惑不得其解,不知中西医之“脾”有别者众多。如此案例,枚不胜举。看来,中医药知识的传播也绝非容易之事,其科学普及化将是一项十分困难而艰巨的工程。

2中西医融汇贯通

中西医理论之结合至关重要,中医药文献典籍,其理奥秘,其义隐微,对其整理分析研究,必须与现代医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其科普创作应把中西医药学的学术观和生理病理观加以比较性的描述,古今中西揉合成一体,使之医理药效,明了清晰,通俗易懂,再灌输于人们思想意识之中去。否则只引经据著地叙述谈论难以令人接受理解的中医药知识,往往使人易生迷惑,弄不清其说其论之理,对中医药知识仅仅识之皮毛,盲目自行,乱学滥用,而用于防病治病、养生保健,适得其反者比比皆是。

例如,笔者长期从事男科临床,极力反对医家、患者等长期大量滥用乱使“补肾壮阳”药物等。常常从病人使用“补肾”、“壮阳”等等春药来助兴发现,不少医家、商家过分强调中医药的作用,很少谈及现代医药学之实验研究分析结果等,却大肆宣传其促进性欲、提高性能力、强身健体等等“奇特捷效”,误导误用,使许许多多的患者不分不辨脏腑阴阳气血、表里寒热虚实,犯“虚虚实实”、“寒寒热热”之诫者并不鲜见。

也有许多患者于网上、书刊按图索骥,寻找效方、购买药物来防病保健,致病情加重或添加新的症状者不乏其人。如此不但使人们对中医药学产生了疑惑误解,而且中医药疗效又被重重的涂上了一层阴影,又为医家对其疾病的康复调养带来了诸多困难。故此,中医药科普知识的研究,必须中西医结合起来细酌深究,使其家庭化、大众化、通俗化等。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