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试论湿邪与男科病

王劲松
王劲松

主任医师 男科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王劲松中医精室论》一基础理论-试论湿邪与男科病>

六淫诸邪皆可导致男科疾病,但因男性性器官位居人体下部阴位,故以湿、热、寒更易侵袭伤及男性性器官组织,与精气相搏而发生疾病,其中湿邪致病最为常见,在男科疾病的因机证治方面更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1湿邪的致病特点

1.1变易性.

1.1.1随时而变

湿虽为长夏之主气,以其寄旺于四季之末,不独主一时一方,故四季皆有,八方咸存,天地阴阳二气升降交感,则湿邪生焉,只是“随四时而变易者也。湿在冬为寒湿,在春为风湿,在夏为热湿,在秋为燥湿。”(《医门法律》)其随时的变易性,说明湿邪致病的广泛复杂性和隐匿变易性。

1.1.2因人而变

湿邪伤人的发展有寒化、热化之别,如《证治汇补》:“湿症之发,必夹寒夹热。大概尿赤口渴为湿热,多患于黑瘦膏梁之人;尿清不渴为寒湿,多患于肥白淡薄之躯。”皆因素体阴阳偏颇而变化;其隐伏的部位也因人而异,如“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等。

1.2隐匿性

湿邪其发有内外,外者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内者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而形成病理状态。然不论内外,其起病隐袭,日久而作。“其熏袭乎人,多有不觉,非若风寒暑热之暴伤,人便觉也”(《杂病源流犀烛》),又如:《温热逢源》说:“有一种湿热蕴于太阴者,初起不见湿象,但觉热象郁蒸不畅,脘闷口甜,而胃口无病,仍可纳谷,舌上不见浊苔,其湿热深郁于脾脏。”又如:湿邪易混血中深伏久藏,血液流变学研究也证明湿邪较重的病人,其血液粘稠度较高等。皆缘湿邪致病,徐而不骤,潜伏久积而发,始则若隐若现,似是而非,熏染于冥冥之中,难于察辨,易被贻误,酿成众多疾患。

1.3广泛性

湿为弥漫性之水气,形无定体,上中下内外,无处不到,皮肤、肌肉、筋骨、经络皆可侵及而发病,客于肌肤则寒热疼痛;散于孔窍则流浊不通;著于脏腑则气化受阻,可致许多男科疾病,为淋证,为癃闭,为遗精,为早泄,为阳痿,或为玉茎结疽等等。

1.4趋下性

经云:“浊湿伤下”(《灵枢·百病始生篇》),“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素问·太阴阳明论》),可见湿邪侵伤人体易趋下部阴位脏腑组织器官,这于男科疾病的诊断、辨证分析和治疗上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1.5缠绵性

疾病甫愈之际,若余湿未尽,或饮食不当,过食肥甘,尚未平复之脾胃难以运化,则内湿“逢时而发”,无形之寒热等易依附有形之湿邪,或湿热交蒸,或寒湿凝滞等,湿性重浊、粘滞,每致疾病经久不愈,如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酒食肥甘,易于反复发作而缠绵难愈。湿邪久伏,阳气自损,可致脾肾阳虚及阳虚湿盛之候;湿邪内蕴,积久不去,必耗及人之阴液,可致肺之气阴不足、脾阴亏损、肾阴耗伤;水湿伤及脏腑之阴,其体不足而致用不健,每致阴液不足与水湿过盛同现之候,使临证治疗滋阴去湿皆不易,如:肾阴虚兼膀胱湿热之淋证即是其典型例证。

2湿邪是男科疾病的极其重要致病因素

因于湿邪有着独特的致病特点,且易趋下焦,故是男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湿既是重要的病理产物,又是继发性致病因素,临床以阴囊阴茎部潮湿疹痒,甚则脓浊淋漓,小便不利,或粘腻浊性分泌物,肢体沉重,胸腹痞闷,舌苔粘腻为特征。各种湿邪又有不同的致病特点,如:湿淫宗筋,可发阳痿;湿注囊中,可为水病;湿热下注,蕴结膀胱,气化不利,可见淋证、癃闭;湿热毒邪下注前阴,可发疳疮、肾囊风类疾病;痰湿瘀结于前阴,可发生玉茎结疽、精索囊肿;湿火毒之下注阴囊,热胜肉腐,可致湿火囊痈;湿浊下聚于阴囊,发为寒疝、阴肿;湿热蕴结日久可致精液粘稠不化、男子不育等……。常见男科疾患绝大部分无不与湿邪有着极其密切之关系。

3祛湿乃为男科疾病治疗最常用方法

历代医家对湿证的因机论述甚详,治疗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清·林之翰《温疫萃言》曰:“诸窍乃人身之户牖也,邪自窍而入,未有不由窍而出。”告诫后学,因势利导,使邪从窍出,虽治法有燥湿、理脾、渗利、通阳等,然湿邪氤氲粘滞,其来即渐,其去也缓,隐伏体内,“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温热之邪一凉即退,故难速已。”治不中湿或药饵有偏,过于燥烈或苦寒,往往变证迭起而湿伏不去,如:渗利之法,若湿邪内阻,气化失司,精气血津液耗损或化生不足,常致湿阻与阴伤之候,渗利其湿恐伤阴,滋养其阴恐助湿;又如:“湿热混处血络之中,搜逐甚难”等等。为此将男科常用祛湿方法细细整理,以便区别应用之。

3.1清热利湿

主要用于各种下焦湿热内蕴引起的疾患,如:膀胱炎,尿道炎,淋病,赤白浊,阴部湿疮,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尿赤、舌苔黄腻等,代表方剂:八正散、二妙丸等。

3.2泻火除湿

主要用于脏腑火热、湿热内蕴及湿毒下注之证,如: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小便灼痛等,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五淋散等。

3.3祛风除湿

适用风邪挟湿侵袭阴囊皮肤所致的糜烂、渗液、瘙痒、溃疡等症,代表方剂:消风散、除湿胃苓汤等。

3.4升清化湿

适用于脾乏升清而致湿注于下与下焦相火蕴结所致的遗精、早泄及癃闭、淋证等,代表方剂:苍白二陈汤加黄柏、升麻、柴胡,春泽汤等。

3.5宣气化湿

用于湿热内阻,三焦气机不畅所致的淋证、白浊,癃闭等,症见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等,代表方剂:三仁汤、沉香散等。

3. 6分清别浊

适用于下焦虚寒或下焦湿热而兼有浊湿下注所致的小便白浊,膏淋,尿有余沥,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者,代表方剂:丹溪萆薢分清饮和程氏萆薢分清饮等。

3. 7利水渗湿

适用于水湿壅盛于下焦所致的癃闭、淋浊、水疝等,代表方剂:五苓散、五皮散等。

3. 8攻逐水饮

适用水饮内停症见腹水胀满、水疝、癃闭者,代表方剂:十枣汤、舟车丸等。

3. 9燥湿化痰

宜用脾虚湿盛,聚湿成痰而致的肥胖性不育、阳痿、精液粘稠不化、精液囊肿等,代表方剂:二陈汤、平胃散等。

3. 10 滋阴除湿

用于湿热久恋致肾阴灼伤或水热互结之小便不利、或涩痛、或涓滴而下的血淋、癃闭等,代表方剂:滋肾通关丸、猪苓汤、滋阴除湿汤等。

3.11化瘀除湿

用于湿邪夹瘀或寒或热所致的精索静脉曲张、精索炎,症见筋疝急发、精索粗肿、阴囊红肿等,代表方剂:防己泽兰汤,构橘汤等。

3. 12逐寒祛湿

用于寒湿内侵留滞厥阴肝经,气血郁滞所致的寒湿疝、睾丸肿胀偏坠、或坚硬如石、痛引脐腹等,代表方剂:橘核丸。

3. 13温化水湿

宜于湿从寒化或阳气虚弱,水湿内停所致的膏淋、癃闭、白浊、小便不利等,代表方剂:真武汤,济生肾气丸等。

3. 14清心利浊

用于心火偏旺,气阴受损,湿浊热邪下注所致的遗精、淋浊、血精、脓精等,代表方剂:清心莲子饮等。

3. 15清肺利水

邪热壅阻于肺,肺失肃降,水道失利,上下焦均为热气闭阻所致的小便点滴不爽,涓滴而下,呼吸短促等,代表方剂:清肺饮等。

3. 16健脾除湿

主要用于饮食不节,劳倦太过,脾虚失运,水湿停聚所致的淋证、癃闭、乳糜尿、阴囊象皮肿等,代表方剂:实脾饮等。

除内治方法,外治之方中除湿之药所用甚多,一般多用于湿挟热、寒、毒、火、瘀等所致的急性感染或某些顽固性难治之症。

然而男科疾病运用祛湿之法,还须量人之虚实寒热;度邪之轻重缓急;视兼挟证候之多寡有无,灵活变通,方可得心应手。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