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保福法》续二

王志红
王志红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八、养社会与行善

低者养身,高者养心,达者则一起养社会的心,对于社会不能只讲索取,更应该讲奉献。要多行善事,多结善缘。据文献报道,乔布斯的个人资产达数十亿美元,但他似乎要把所有的钱都留给自己,他和苹果从来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捐助活动,从未投身慈善事业。或许,乔布斯私下里也向慈善机构捐过钱,但大多数富人捐钱都会留名,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能提升他们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二是能提高公众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度。可是,乔布斯英年早逝,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的健康状况出现问题。他于2004年接受胰腺癌手术,从2009年1月开始休病假,并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在附录一“保富法”中有许多古代的例子。

常言道“有心行善,虽善不赏;无心行善,方是功德;无心作恶,虽恶不罚”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太上曰: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太上感应篇》)。夫子说他每天担心四件事,“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当你真正能够坚持改过三年,保证你“柳暗花明又一村”,后面就好走了。如何行善:第一个,“爱敬存心”,第二个,“敬重尊长”,第三个,“与人为善”,第四个,“劝人为善”。第五个,“成人之美”。成人之美不只帮助别人,还成就了自己的德行。学问应该是愈来愈宽广,心量愈来愈宽广,绝对不是愈来愈自以为是。第六个,“救人危急”,什么时候是危急?受伤的时候,生病的时候,这个时候内心比较脆弱,所以应该我们能及时去关怀,他可能在经济上有困难,我们也要及时给予帮助。“舍财作福”。财分两种,一种是财物、钱财;另外一种是你的劳力、你的经验,这属于内财,钱物跟钱财属于外财,用内财、外财都可以去积我们的福分。

九、佛陀教育、禅、生活禅与和谐社会

1. 什么叫佛?什么叫佛法?什么叫佛教?

净空法师著“认识佛教”中曰:「佛」是「佛陀耶」的略译,这一句话是印度的梵文,我们用音译,而且把尾音省略掉,中国人喜欢简单,所以用一个主要的音「佛」。它的意义是智慧觉悟的意思,是智、是觉。但是又跟这两个字含义并不完全相同。简单说,我们对於一切万事万法,有智慧,能够正确的认识,能够彻底的、究竟的、圆满的明了,这叫做佛法。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佛陀教育。中国人自古喜欢简略,佛陀教育就称做佛教,把陀、育省略掉。今天的佛教,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所看到的,有四种不同的形态出现在世间。

第一种形态,就是传统的佛陀教育。这个在我们世间不多见了。

第二种是学术,就是佛学变成了哲学了,这也有相当多。

第三种,可以说是最普遍、最广大的,就是佛教已经变成宗教了。这个实在很不幸,宗教都是迷信的,宗教都是感情的,所以宗教讲求热诚。佛法里不讲这个,佛法讲理智,佛法讲智慧,不讲感情。

第四种,最不幸的了,是在最近几十年才出现的。佛教变成邪教了,用佛教的名义,欺骗一切众生。

2.什么叫修行?

修行是修正行为。行为包括的范围非常的广大。佛法用三条,身、口、意,通通包括了。身体的一切造作,身的行为。口里面的言语,是口的行为。心里面的念头,思想、见解、念头是你心里的行为。行为有了错误,要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修行在那里修?在起心动念之处。每天拜佛、念佛那是样子、形式。做给那些还没有学佛的人看的。

3.什么是三皈、四弘、六度、十大愿?

(1)三皈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三皈就是佛、法、僧三宝,皈依佛是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觉而不迷。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就是正确的见解,正确的思想。换句话说,我们从错误的想法,错误的见解,错误的看法,回过头来,要依自性的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所谓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皈依僧不是皈依一个出家人。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不是皈依外面的。外面的三宝与修行当然有关系,但是关系不深、不亲,是一层疏远的关系。

(2)四弘誓愿∶第一个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第二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第三是法门无量誓愿学;第四是佛道无上誓愿成。

(3)六度是菩萨日常生活上的守则:

第一布施。布施是甚麽呢?布施是放下,放下万缘。放下不是叫你甚麽事都不要做了,是叫你心里面放下,把你的烦恼放下,把你的忧虑放下,把你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放下,现在大家误会了,认为布施赶紧身上带点钱去奉献,以为这个就是布施了。把你的妄想执著布施掉,把它舍掉,布施是舍,从这地方舍起。南怀瑾老先生《药师经的济世观》:布施不一定是金钱。譬如,一个公务员,多花一分钟,多说两句好话!人家来办公室,你多花点时间告诉他带身份证、带图章、带什么~~,免得人家三番两次跑,要不然就是承办人今天请假,明天不上班,害人家徒劳往返,那不是造业嘛?什么是布施?处处给人家方便,嘴巴上、手边上顺便帮人家一点忙,就是布施,也是供养啊!当你把自己的毛病改了,对方就变了——你就是世界的主宰,你变了世界就会改变。

第二持戒。持戒呢就是守法,是佛的教诫。最低的限度,要守五戒十善。

第三忍辱。忍辱就是要忍耐,无论做甚麽事情要有耐心。

第四精进。精进就是日新又新,天天要求进步。

第五禅定。根据金刚经∶「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外不著相就叫做「禅」,内不动心就叫做「定」。

第六般若。般若就是智慧,禅定跟般若是联在一起的。因为你有定,就有智慧。有智慧就一定有定,这个要双修。

(4)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4.禅和生活禅

禅它是古代印度梵文“禅那”(Dhyana)的略称,是梵文的音译,意译则可以理解为关于“修心”的学问。

“生活禅”是净慧法师据多年修持、弘法的经验,总结了海内外诸大德禅学革新的思想后所推出。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

生活禅主要宗旨:继承传统,适应时代,立足正法,弘扬禅学,开发智慧,提升道德,觉悟人生,祥和社会。

生活禅人生理念:觉悟人生(优化自身素质),奉献人生(和谐自他关系),以觉悟人生之智慧成就菩提心,以奉献人生之实践成就大悲心。善用其心(大智慧),善待一切(大慈悲),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生活禅,禅生活。)

生活禅人生理念展现: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在生活中透禅机,在保任中证解脱。

常言道: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心无闲事,便是好时。处处道场,四时禅机。

简言之,感恩天地人,和谐你我他。广结善缘!这样才能创造和谐社会。

十.常见病症防治

在我国物质文明大大进步了的今天,为什么一些慢性病反而更多了?发病年龄更早了?一些原来可以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不但控制率很低,而且并发症很高?慢性病的形势怎么越来越严峻了?归纳起来原因有三:一、无知无为。即病于无知。二、有知难为。有知,但工作、生活、家庭的压力过大,权衡下来是无奈,只好透支健康,浓缩生命。三、有知不为。

西方谚语:“一两预防胜过一磅治疗。”2400年前,《黄帝内径》已精辟指出,“上医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1.预防食管疾病,从良好的饮食习惯开始

如果饮食习惯有问题,就很容易造成食管损伤,长期的饮食不良习惯甚至会引起食管癌。如喝酒,抽烟,吃滚烫的食物,吃腌制食品,吃霉菌污染食品。

2.胃病生百病

俗话说,胃病生百病,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得了胃病后必然引起消化吸收障碍,造成体质虚弱,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得病。同时,慢性胃病常常引起顽固性眩晕、头痛,会使人失眠多梦、容易疲劳、经常感冒、记忆减退、急躁易怒、抑郁寡欢、性欲低下等,尤其是中老年人患胃病,更易引起上述症状。

胃病患者要注意饮食调养,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黏的食物,少吃油炸、腌制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刺激性的食物应避免食用。酸性食物一次食用过多会造成胃胀、胃痛,因此以少食为佳。

3.如何预防痔疮

简单地说,痔疮就是人体直肠末端和肛管处发生的静脉曲张团。久站、久坐、劳累、便秘、长期腹泻、妊娠、盆腔肿物,均能使静脉回流受阻,从而使静脉丛扩大曲张。加强锻炼,预防便秘。

4.脂肪肝是由不良生活习惯引发的

肝脏是脂类合成、运转和利用的场所,并不大量贮存脂肪。当肝脏内脂肪的分解与合成失去平衡,或运转发生障碍时,脂肪就会在肝细胞内过量积聚,形成脂肪肝。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营养过剩、酒精和糖尿病。

5.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病毒性肝炎

目前已确定的肝炎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而乙、丙、丁三型则是通过血液、体液和母婴垂直传播的。要预防甲型和戊型肝炎,就要把好关,防止病从口入,在生活中预防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主要措施是预防血液传播及性传播。如果母亲患有乙型肝炎,为了保护新生儿不受传染,必须在其出生后12个小时以内注射疫苗。

6.如何预防胆结石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尤其在20~25岁的年龄段发病率高。胆结石病还有一个特点是“重女轻男”,据有关资料统计,女性胆结石的发病率是男性的 2~4倍。胆结石的形成与不良生活习惯关系密切,常见的原因有喜静少动、身体肥胖、饮食过量、不吃早餐等。

7.如何预防糖尿病

预防和控制肥胖,膳食平衡,加强体育锻炼,戒除不良嗜好。

因为没有症状,有些病人就对医生的糖尿病诊断产生怀疑。其实,有四分之三的糖尿病病人都没有明显的症状。糖尿病作为慢性代谢疾病,医务人员指导和管理的时间很少,只有患者学会自我“管理”,才能控制好血糖。记住下列口诀(13579):餐后一小时运动, 运动三十分钟,每周至少活动五次,每次运动中脉搏不超过 170减去年龄,运动要长久,要坚持。

8.睡觉时总打鼾怎么办

如果每天持续打鼾,可能是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很多原因都可以造成上呼吸道狭窄,从而引起打鼾,比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扁桃体肥大、舌体肥大、软腭松弛低垂、悬雍垂过长或肥厚等。所以,经常打鼾的人应该去医院检查有无上呼吸道的病变,并及早治疗。此外,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预防打鼾:(1)采取侧卧睡姿;(2) 减肥;(3) 戒烟酒;(4) 慎服镇静剂;(5) 锻炼身体。

9.防治高血压是预防冠心病和脑中风的重要措施

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和脑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预防高血压是预防冠心病和脑中风的重要措施。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1)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2)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3)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4)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压发病率高于农村。

10.怎样选择家庭测压计和家庭自测血压

正确使用电子血压计是有效自我监测血压的良好方法,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诊断、治疗及血压的控制都有很大的帮助。一般选择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血压测量的步骤①受试者取坐位,安静休息5 分钟后开始测量;②测量时最好坐靠背椅,裸露上臂,上臂与心脏(乳头)处在同一水平;③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的上臂,袖带的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④应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2 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高压)或舒张压(低压)的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测量方案:①一般情况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②血压控制较平稳者,可1次/每周测量血压;③对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连续家庭测量血压3-7天,每天早晚各一次,最好每3-5小时测量一次,每次测量2-3 遍。最好能够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应尽可能向医生提供完整的血压记录。这有利于观察药物疗效、调整服药剂型、服药药物时间和服药剂量。

11.冠心病的先兆症状和早期检查

如胸闷、憋气、心慌、出汗、胸痛等都是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状,一旦出现应积极进行干预治疗。

冠脉CTA可以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2.脑中风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明显超重或者肥胖、缺乏运动、卒中家族史。

13.中风先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中风早期检查

中风先兆,祖国医学早有论述。 朱丹溪曰“眩晕者,中风之渐也”,张三锡曰“中风症,必有先兆。” 王清任在“记未病前之形状”中记录了34种前驱症状,如“偶尔一阵头晕者,有头无故一阵发沉者,有耳内无故一阵风响者,有无故一阵眼睛发直者,有上嘴唇一阵跳动者---,” 最后强调“因不痛不痒,无寒无热,无碍饮食起居,人最易于疏忽”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部不能获得充分的氧供和血供。多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每次发病持续时间仅数分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患者发生脑卒中危险的警示信号,但因持续时间很短,病情迅速好转,常被患者及家属忽视。根据统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年累积复发率16%,即每6个患者中就有1人复发,5年累计复发率为33%。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大脑的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者堵塞造成的大脑缺血、缺氧。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就是通常说的“脑出血”或“脑溢血”,多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不醒等症状;后者更多见(约占70%),就是通常说的“脑梗塞”或“脑梗死”。

脑血管CTA和脑血管MRA能够早期发现脑血管动脉硬化症和血管异常。脑MRI、T2*和SWI检查能够早期发现、甚至无临床症状的微小脑出血和脑梗塞或缺血。

14.偏头痛防治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所致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以发作性、周期性偏侧、中重度、搏动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世界卫生组织把偏头痛列为最能使劳动能力下降的疾病之一,并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偏头痛常见的诱发因素:

内分泌:月经来潮、排卵、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

饮食:酒精、富含亚硝酸盐的肉类、味精、巧克力、干酪、饮食不规律。

精神心理:紧张、应激释放(周末或假期)、焦虑、烦恼、抑郁。

自然/环境:强光、闪烁等视觉刺激、气味、天气变化、高海拔。

睡眠相关:睡眠不足、睡眠过多。

药物:硝酸甘油、西洛他唑、利血平、肼苯达嗪、雷尼替丁等。

其他:头部创伤、强体力活动、疲劳、生活不规律等。

目前无特效方法可根除偏头痛,可采用中药、西药、针灸、推拿按摩、物理治疗、心理治疗、放松训练、认知训练等方法。最好是在偏头痛的间隙期避免诱发因素进行预防。如对诱发因素不明者,可以采用记头痛日记,以发现诱发因素及调整生活习惯。头痛日记的主要内容包括:诱发因素,头痛部位,头痛性质,头痛程度,是否活动加重,持续时间,有无先兆及其性质,伴随症状,所使用药物及疗效、不良反应。

据临床观察和心理学分析,偏头痛患者,多与性格有关。多半都比较聪明、敏感,办事有条理以及苛求完美,用严格的尺度要求自己和别人,事事求全责备,争强好胜、固执己见、易恨易怒、以及精神容易紧张等。所以,经常头痛的人要调整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

15.中老年人如何防止大脑衰老

科学家的研究证实,脑功能的衰老并非和年龄的增长成正比。在中年甚至老年阶段,只要有节奏地多用脑、多学习、多思考,有张有弛,就能够防止脑过早衰老首先,遥持与社会、儿童、青年人的接触与联系,广交朋友。其次,要重视体育锻炼,保证足够的睡眠,;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保持愉快的心情和乐观大度的性格。国学大师季羡林曰:不让脑筋闲着。

16.怎样防治失眠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养生保健专著《十问》曰:“为道三百篇,而卧最为首”,“一夕不卧,百日不复”。可见,古代已重视睡眠的重要性。

失眠多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如果引起失眠的心理负担不能放下,则心不宁,睡不安。导致失眠的心理原因常有以下六种:⑴怕失眠心理。⑵认为做梦有害心理。⑶自责心理。⑷期待心理。⑸童年创伤心理的再现。

失眠实际上是脑功能的紊乱,换句话说也就是大脑的兴奋和抑制不能满足人们日常对它所提出的要求,进入睡眠时兴奋性偏高,或者睡眠期间大脑皮层抑制程度不够深,应该工作的时候又处于半抑制状态,以致白天头脑不够清醒、乏力、倦怠、工作效率低下。这种失调常常是由于用脑不当,特别是由于超负荷工作以及精神压力过大而造成的。因此,为了预防失眠,就要从合理调整大脑的工作负担、消除精神压力入手,调整自己的工作和心理状态。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规律、饮食平衡、锻炼身体、自我按摩。失眠多梦者要注意以下调养之法:过了早晨六点一定要起床,不要睡觉;白天午睡不得超过1小时;严重失眠者上午10点前服浓茶一杯以助阳出阴,其余时间严禁喝茶。茶叶虽性寒,但能助清阳之气上升,饮茶后头脑清醒就是证明。下午进行体力劳动或运动,出出汗最好;晚饭只喝粥等易消化的食物。睡前泡脚(泡至脚部皮肤发红,浑身微微出汗。一般需泡20分钟以上)。泡脚后立刻上床睡觉。

17.身心疾病和心身疾病

身心疾病指的是因为人的身体上发生了某些生理变化,从而引发了个体在心理、行为上的变化,而这种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并不能够受患者自我意识的控制。

心身疾病的发展过程却正好与身心疾病相反,它指的是由于当事人在遭受到挫折、打击等等恶性事件的不良刺激之后,面对自身或是周围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导致了心理状态的不平衡,从而最终影响了身体的生理变化,出现了心身转化。也就是说,社会和心理因素,在这些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恶化或康复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身心疾病和心身疾病其实都包含两个方面的症状,一方面表现为身体上的病患,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心理上的痛苦。两者的区别在于,导致身心疾病的根本原因是生理上,或者说器官上因素,而导致心身疾病的原因则是心理上的问题和因素。

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五个方面:一个叫做智力正常;第二个因素就是情绪良好;第三个条件就是人际和谐,心理学上常常把人际关系的和谐称为情商;第四是适应环境;第五个条件是人格完整,人格是不是完整有两个基本条件:自我意识和社会化。

怎么保持良好的心态呢?只需记住三个“正确”: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这其中,最难得就是正确对待自己。自己人生的坐标定位要准、要到位,可千万不要越位,也不要错位,还不要不到位,不要自卑。人的才能不一样,所以一定要给自己定位准确,做自己想做的事才会快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要正确对待他人,心中常有爱心,关爱他人。正确对待社会,人要永远对社会有一颗感激之心,人不论本事多大,你给社会的永远不如社会给你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知足常乐,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是无止境的,幸福本无固定的标准,幸福是一种见仁见智的感受。逆境中自得其乐,不能气馁。李政道以杜甫“细推物理须行乐,何为浮名绊此身”为准则。

18.怎么不生气和消除坏心情

有一个人出于嫉恨和误解,就恶骂释迦牟尼佛,骂得非常凶,整个人被怒火烧炙着。但是释迦牟尼佛平静地闭着眼打着坐,并没有理他。最后那个人骂累了,就喘着气问:“你为何不说话?”释迦牟尼佛缓慢地睁开眼问:“如果你送别人一份礼物别人不接受,这一份礼物在谁的手里?”那人不假思索地说:“当然还在我手里啊。”释迦牟尼佛又说:“你刚才怒骂我一通,我听而不闻,你那怒气不还是回到你自己身上吗?”最后释迦牟尼佛语重心长地说:“气大会伤身,你伤的是自己。”

古时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 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高僧说:“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 “还生气吗?”妇人说:“不生气了。高僧说:“为什么?”妇人说:“气也没有办法啊。”高僧说:“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高僧笑道“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俗话说“不要气、不要恼,气气恼恼人易老。”一个人在生活中,要学会原谅自己,也要学会原谅别人,别让自己的“过错”来折磨自己,也别让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确,在怒火中放纵,无异于燃烧自己有限的生命。人生苦短,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尝的东西实在太多,耗费时间和精力去生气,可以算是真正的愚行。其实,人生多一点豁达,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感悟,多一点理性,愤怒的情绪便会像高僧手中的那杯水,倒地化为虚无。卡耐基曾经说:“如果一个人有着快乐的思想,他就会快乐;如果一个人有凄惨的思想,他就会凄惨。”客观的环境并不是决定快乐和不快乐的主要因素,只有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才能起到重要的效果。

“坏心情消除术”:以下是心理学者提出的方法,你也许只要用5分钟或更少的时间就能完成。

⑴采取直接行动:为一件事烦恼可能会花几天时间,而行动起来解决它只要几分钟就够了。比方说,求职面试后你迟迟得不到通知结果,你为此心神不宁。别烦自己了,马上打电话给面试你的人事主管,不管是福还是祸,你的紧张心情总会有个着落。

⑵依靠朋友帮忙:选一个朋友帮你把问题看清楚,给自己5分钟时间,在电话里和她谈一谈。别担心自己会惹人烦,朋友交往就是让你去麻烦的。不过一定别忘了要问问他最近生活的怎么样,这不仅是出于礼貌。同时,转移对自身的注意力也不失为一种迅速摆脱忧虑的好方法。

⑶放任自己,顺其自然:有时最明智的摆脱坏心情的做法就是别抑制它,而是任其发泄5分钟,只不过要设定好自我放纵的界限。

⑷装作心情很好,直到心情真的好起来。

⑸停止拖拖拉拉。

⑹回忆幸福时光。

⑺甩掉包袱:工作过多而感到不胜负荷可能是郁闷心情产生的根源。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工作表上的内容。

⑻保持充足的水分:别等到你感觉口渴时才喝水,应该永远将水杯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⑼唱你最喜欢的歌。

⑽学会释然:有些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办法,因此你必须让它按自身的方式发展。思想控制情感,如果你设想烦恼消失了,实际上你就会感到豁然开朗,坏心情随之一扫而光。

⑾善待自己或享受一番也是常见的抗忧郁药方。

⑿另一个提振心情的良方是助人。

⒀最后一种方式是从超凡的力量中寻求慰藉,温兹洛夫指出:“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藉由祈祷改变任何情绪,尤其是沮丧。

19.颈椎病的防治

颈椎病简单易行的自我按摩方法:首先进行脸部按摩。用两手手掌分别搓脸的正面、侧面及耳后各十次,然后五指分开如梳头装自前向后10次;其次分别用左、右手揉擦对侧前颈各10次,揉拿对侧肩井穴各10次;随后揉擦后颈部10 次,并上下移动、抓拿后颈部,依次用拇指点揉左、右风池穴及天柱、新设、天鼎穴,用拇指对颈背部痛点按揉;最后一手托枕部,一手反掌托下颌,进行轻柔头部上仰位旋转运动次数。此外,头晕症状者,可将双手五指张开,用指尖轻叩头部;手臂麻木者,可沿上臂、前臂顺序揉搓,并配以曲池、合谷穴点按,以加强疗效。每日进行一次,每次10分钟,坚持1-2个月可有效。

颈椎病的徒手医疗体操:

(1)与项争力。预备姿势:两肘微曲,两手食指交叉置于头后,两腿分立。动作:①头用力后仰,两手同时给头一定的阻力;②还原呈预备姿势。重复12-16次。

(2)回头望月。预备姿势:两腿分立,两臂自然下垂。动作:①两腿微曲,上体前倾45°并向右后旋转,头随旋转向后上方望月状,左手上举置头后,右手至背后;②还原成预备姿势;③-④同①-②,但方向相反。左右各重复6-8次。

(3)托天按地。预备姿势:两腿并立,两臂自然下垂。动作:①右肘屈曲,手掌心向上提起,再翻掌向上托出,伸直手臂,左手臂微曲,左手用力下按,头同时后仰,向上看天;②还原成预备姿势;③-④同①-②,但左、右手交换。左、右交替,重复6-8次。

(4)前伸探海。预备姿势:两腿分立,两手叉腰。动作:①头颈前伸并转向左下方,两眼向前下视,似向海底窥探状; ②还原成预备姿势;③-④同①-②但方向相反。左右交替,重复6-8次。

(5)伸颈拔背。预备姿势:两腿分立,两手叉腰。动作:①头顶部向上伸,如头顶球状,每次持续3-5秒;②还原成预备姿势。重复12-16次。

(6)金狮摇头。预备姿势:两腿分立,两手叉腰。动作:头颈放松,缓慢做大幅度环转运动,依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各6-8次。

简单易行的方法还有以头书“鳯” ,即用头写“鳯”字,做“蛙泳”动作。

颈椎病患者枕头使用:

仰卧位一般讲头颈部置于枕头中间凹陷处,使枕头和支点位于颈后正中处,这样,枕头的支点与颈背部弧度相适应,才能衬托颈曲,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线状态。侧卧位时,仍应将颈部置于枕头中间的凹陷处,使枕头的支点位于颈侧部的中央处,是整个枕头的高度,以肩部、颈侧部和头部都有舒适感为佳。

20.振臂强腰强肾法

(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以脚拇指用力站立,轻张手掌,以手臂向前3分、向后7分摆动。每次百次以上,每日3次。

(2)保持以上姿势,双脚用力着地,尽量向后转腰,以看后背之物为要领,转到无法再转后,回复到正面,再转向另一方。每次百次以上,每日3次。

(3)保持以上姿势,以两手交叉在背后,身体尽量向后弯曲,以至不能再弯为止,再使身体恢复自然姿势,一般弯到45度以上。每次10次以上,每日3次。

21.益肾立式排尿法

以脚尖用力,男子挺然直立;女子以第1-2趾用力支撑蹲式;咬紧牙关,尽量屏吸,不容松懈,直至排空尿液。

22. 冬季固肾养肾保健法

早晨醒后,平卧在床,可先做以下动作,再起床。

(1)腹式呼吸

用鼻慢慢吸气,后用嘴呼气

(2)扭脚运动

做完腹式呼吸后,双脚并拢,脚趾慢慢朝下压,再慢慢抬起,尽量向上抬,然后放松,做30-50次,这时你会感到脚腕及小腿的肌肉酸酸的、胀胀的。然后,两脚稍分开一些,两脚腕同时向外向内做30-50次,然后反过来向内向外再做30-50次。

(3)扭手运动

做完腹式呼吸和脚部操后,手臂向前后向左右伸直,双手分别用劲慢慢地张开到尽可能张大的程度,然后再慢慢地用劲握拳,再放松,如此反复做10-20次,同样会有手及手臂的酸胀感。然后,两手腕同时向外、向内、向下各做30-50下,旋转时速度要慢,要用劲,然后两手腕再向内、向下、向外各做30-50下。

23. 咽喉保健参考方

麦冬、菊花(或金银花)、胖大海、沙参(或西洋参)、黄芪,各数克,若咽喉不适用麦冬、菊花少许泡水,若伴口苦可换菊花为金银花,但是,金银花不宜久服,久服伤胃,咽喉疼痛再加胖大海少许泡水,咽喉干哑再加沙参(或西洋参)少许泡水,讲话多,感觉气虚力弱再加黄芪少许泡水。

24.吐纳十法

盘腿打坐:上身直,眼微闭,颌微收,齿微合,舌尖微翘、微抵上腭,含胸拔背,腋下收圆,提肛收腹,双手放在小腹前,左在上(男)。呼吸:细、均、绵、柔、反观自己。 每做一法,睁眼,搓手、面,干梳头,拍打上--下。

(1) 口进鼻出为吐气法—鼓腹。

(2) 鼻入口出为呐气法---收腹。

(3) 鼻进下沉小腹为修法---鼻进鼻出。

(4) 口正进背鼻出为调法---小周天,打通任督二脉。

(5) 鼻背进口正出为协调法。

(6) 鼻口进通于胸背再鼻出----以鼻为主。

(7) 口鼻进下沉于小腹为底,入口鼻出---以口为主。

(8) 鼻进前胸出。

(9) 鼻进后胸出。

(10) 身吸身出方为吐法。

25. 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23点到1点):胆经当令,此时最需安静睡眠,子时前入睡对防治肝胆疾病和顾护阳气至关重要。

丑时(1点到3点):肝经当令,此时保持熟睡是对肝最好的关怀,否则易出现急躁易怒、焦虑、抑郁及神经衰弱等情志异常的情况。

寅时(3点到5点):肺经当令,此时深度睡眠有助于养肺。心肺功能不好的老年人不要急于起床,也不提倡过早晨练。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当令,晨起适当饮温水,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并可稀释血液,能预防便秘及血栓等疾病。

辰时(7点到9点):胃经当令,此时是脾胃消化功能最强的时刻,按时早餐,营养物质易于消化吸收,否则易出现消化道疾病。

巳时(9点到11点):脾经当令,此时脾脏功能最为旺盛,易适当饮水,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午时(11点到13点):心经当令,午时一阴生,动养阳,静养阴,此时宜静养,适时午休,不宜剧烈运动。

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当令,在未时前午餐,有利于小肠受盛化物及营养物质的吸收。

申时(15点到17点):膀胱经当令,申时宜多喝水,尤其肾和膀胱不好的人,多喝水有利于泄掉小肠注下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酉时(17点到19点):肾经当令,酉时宜按时适量晚餐,且不宜过劳,护肾藏精。

戌时(19点到21点):心包经当令,戌时不宜剧烈运动,可散步或适当进行娱乐活动,有利于气血运行,养护心气。

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当令,亥时又称“人定”,三焦通则百病不生,此时安歇睡眠,则阴阳和合,养颜益寿。

26.中西医对疾病、健康与幸福不同层次方法的理解:中医治疗疾病多采用针灸和中药;西医治疗疾病多采用西药和手术,其实这只是针对躯体的疾病,然而,对一个人来说,还需要注重其生活和精神层面的问题,在西医中可理解为精神心理方面。而在中医也是重视精神心理的,并且还重视房中和信仰问题,这对一个人的健康与幸福也是至关重要的。

要有信仰,但是,不要迷信,迷迷糊糊地信叫迷信,不明白就盲目地肯定或否定都叫迷信。(待续)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