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影像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

郭克锋
郭克锋

主治医师 肿瘤科

黄河三门峡医院

三级
极速问诊

适应证:由于咽喉、食道、贲门肿瘤及纵隔肿瘤压迫食管使进食困难者;由于中风等脑部病变而不能进食等原因而愿意接受胃造瘘喂食者。此外,胃排空功能障碍,也可经胃造瘘插管至小肠,以供给营养。

禁忌证:出血性素质者、胃前壁有癌肿侵犯者、已作过胃切除而残胃较小者、胃前方有结肠等脏器者及多量腹水者均为禁忌证 Wills曾对一腹水病人(胃前壁与腹壁间距为7~8cm)作胃造瘘并取得成功,Ryan也认为采用胃固定术后,腹水已不属禁忌,故腹水为相对禁忌证。

术前准备:用超声检查勾划出左上腹部肝左叶与胃的关系,以确保穿刺时不伤及肝,并参考CT片上结肠与胃的关系 手术前晚插入胃管,并抽吸胃液,冲洗胃腔 镇静剂与迷走神经抑制剂 静脉内注入1mg Glucagon以抑制胃蠕动与排空。

患者取仰卧位,通过胃管注入适量空气,约500ml左右,使胃充胀,透视下观察其充胀的程度。对于插胃管有困难者则可以插入 5F血管造影导管或服用发泡剂。

穿刺部位:中线的左侧,通过腹直肌鞘,避开肝与结肠,以最垂直、最短的距离朝胃体的中远侧,外科造瘘常取部位,该处在充气时膨胀也最佳,最靠近前腹部,无论导管与导丝插向贲门或幽门均很容易 如果结肠显示不佳,可以通过肛管注入空气以显示之,但不能过多注入以免结肠充胀影响手术 在穿刺点处放一金属标记后,作水平位透视,以测量穿刺点与胃前壁的距离,通常为4~5cm。

用1%利多卡因20~40ml作局部麻醉,达腹膜表面,作一3~5mm小切口,在透视导向下用18或19G 20.5cm长针,外套一Teflon鞘,当穿入胃腔时有一种压力减轻感觉。立即抽去针与针芯,留下鞘,通过鞘注入水溶性造影剂,证实是否在胃腔。

导丝达到胃的近侧或幽门区,这时仍需进一步扩张。如果导丝与腹膜内通道具有一定角度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造成导丝弹出至腹腔内 最后插入带剥皮鞘的扩张管,通过鞘插入引流管。

初期,人们采用10F的肾造瘘管,附加一些侧孔。采用胃固定术后已能插入14~20F的引流管。插入引流管后,连接引流袋固定之。观察是否有腹膜刺激症状,或其它并发症,12~24小时后注入第二次造影剂观察,如无胃内容物漏出,则可喂食。鼻胃管在术后即可拔去。

上述方法在操作中由于胃壁肌层强韧,使扩张管或引流管在通过腹壁后难以通过胃壁,却将胃壁推离腹壁,一旦导丝抽出则继后的手术均在腹腔内操作,导致失败。更由于胃壁与腹壁没有固定,发生管周渗漏引起腹膜炎的机会严重。也由于胃的蠕动有可能造成导管从胃内逸出至腹腔。

改良方法:Brown于1986年提出用锚钩作胃固定术。现在采用的方法,如Cook公司的GIAS-100即是这一方法的改良。

锚钩法胃固定术:以穿刺点为中心的2.5cm园周上作2~4个锚。作锚时用17 G针穿刺,进入胃腔后抽得气体,或注入少量造影剂,证实在胃内,即将锚从针内塞入,用导丝推至胃内,撤去针,拉紧锚绳,用钳夹住,再作另一锚。待所有锚均置完后,在锚的中央穿刺放入胃引流管,操作较为简便、省时、安全。

笔者仅用一个锚钩。当导丝将锚钩从穿刺针推入后,导丝也跟入,提住锚钩,扩张器即从导丝跟入,退出扩张器即插入引流管,更为快捷。

注意事项:

1.胃内必须充分充气,不仅有利于透视下可见胃的部位,也可能推移结肠,使胃后壁紧贴腹壁。2.穿刺道必须避开肝脏及结肠,为了使结肠显示,Ryan主张手术前晚口服钡剂240ml,或在术前从肛管注入稀钡。3.Glucagon能抑制胃蠕动,有利于操作。4.有人认为粗针(18~19G)较细针(22G)穿刺为好,粗针的方向准、操作快、简单、不会在过程中失误。5.必须用硬导丝,避免针道扭曲,以免扩张管或引流管插入困难。6.采用成袢引流管避免脱管,对不作胃固定者可使胃壁与腹壁靠近。7.用锚钩作胃固定术者,锚钩固定必须适度,过紧时可能造成胃壁与皮肤的坏死,过松则管周渗漏机会增多。8.锚钩丝可在术后3周切断,这时胃壁已与前腹壁粘连,锚钩能无害地随肠道排出。

并发症及其防治:

并发症分为严重并发症与轻并发症,前者需要手术或再次介入、输血甚至进监护病房处理,如:与饮食有关的吸入性肺炎、严重的与手术有关的胃麻醉、持久的瘘等;后者指能自限的腹膜炎、腹膜感染等或脱管等需换管处理等。

术后30天内的并发症为早期并发症,以后再发生的称后期并发症。

透视下造瘘的优点为不必全麻,不打开腹腔,没有内部缝线,胃与皮肤间的通道小。这一方法的基本步骤简单,早已为介入放射医师所熟悉,所以并发症与死亡率低。

胃固定术争论:反对者认为固定术引起胃与腹壁张力增加,导致缺血、坏死,使胃皮肤瘘口增大,然后引起导管周围渗漏。同时,理论上穿刺次数增多,也造成出血,但事实上出血率很低(0.2%) Rose认为胃固定术本身有压迫止血作用,而胃固定术的优点则更多,它使继后的穿刺、扩张与置管容易;不会因扩张管通过胃壁障碍而滑入腹腔内;导管不会在术后退至腹腔;它使胃与皮肤通道成熟更快,避免管周渗漏、腹膜炎;有利于换管,即使术后近期发生脱管,只要在5天之内仍可插入。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