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 肾病科
山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的20%~35%,是国内外常见引起NS的病理类型之一。笔者仅就MN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予以论述。
一、MN的临床病理特点
MN特征性的病理学特征是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mentmembrane,GBM)上皮细胞侧可见较多的免疫复合物沉积。膜性肾病依据病因可分为特发性MN(idiopaphicMN,IMN)和继发性MN(secondaryMN,SMN),IMN约占MN的2/3,SMN约占1/3。绝大部分MN患者为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SMN的患病比例增加。
儿童患者占MN的3%~5%,多数为SMN,在中国SMN发病多与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约80%IMN成年患者表现为NS,其余的20%患者则表现为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
约30%患者可伴有镜下血尿,一般无肉眼血尿。约20%患者的肾病综合征自发完全缓解,15%~20%可部分缓解,15%~30%的患者会经历一次或多次反复,剩留的50%患者表现为持续的NS。表现为持续性NS的30%~40%患者一般约10年后进展为终未期肾脏病。本病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如不予治疗肾静脉血栓发生率可高达40%。
二、MN发病机制
IMN是原位免疫复合物所致的肾小球疾病。从Heymann肾炎(1959年)的大鼠足细胞的megalin自身抗原,人类自身免疫性MN(2002年)的足细胞中性内肽酶自身抗原和人类IMN(2009年)的足细胞磷脂酶A2受体(PLA2R)自身的发现和鉴定[10-11],对于IMN发病机理阐明、鉴别诊断和治疗策略均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不少作者认为IMN应属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值得重视的是,IMN是Th2介导的体液免疫所致,导致以IgG4为主的原位免疫复合物在GBM上皮细胞侧形成,并激活补体,导致膜攻击复合物(C5b-9)刺激足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引起蛋白尿和GBM损伤。
因为Th2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故常无明显炎症细胞参与。上述发病机理,与IMN发展相对缓慢有关。
三、MN诊断与鉴别诊断
MN是一种病理学诊断,GBM上皮细胞侧常有多数、规则的免疫复合物为其病理学特征。MN的诊断依靠排除法,必须逐一去除继发因素后方能确诊为IMN。
SMN常见的病因包括,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1型糖尿病等;感染或寄生虫病: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药物和毒素:金制剂、汞、青霉胺、非固醇类消炎药等;其他:肿瘤(消化道、甲状腺、纵隔肿瘤等)、肾移植、Castleman病等。
IMN免疫荧光常以IgG4为主,伴C3呈颗粒样沿GBM分布。若免疫荧光以IgG1和IgG2为主,和(或)≥8个白细胞/每个肾小球,要警惕恶性肿瘤相关的SMN。
若荧光以IgG1为主,并出现C1q和C4沉积,要认真排除狼疮性肾炎和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等SMN的可能。电镜下,在系膜区、内皮下见到电子致密物及病毒颗粒等要考虑SMN的可能。
光镜下,除典型的MN的病理改变外,还有明显的系膜细胞增生、节段坏死性病变,肾小球系膜区和内皮下嗜复红物质沉积也高度提示SMN的可能。不应满足于病理形态上粗略的覌察得到的“MN”诊断,而应认真采集病史、查体、实验室和细致的病理学检查,认真排除继发因素才能得到IMN的正确诊断。
四、MN治疗
尽管目前对IMN的治疗存在很多争议和不同看法,但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KidneyDisease:ImprovingGlobalOutcomes,KDIGO)指南归纳和总结了近20余年循证医学的证据和不少有价值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得到许多的共识和较为一致的看法,可归纳如下。
(一)非免疫抑制治疗
目前认为年龄较轻、肾功能正常、尿蛋白定量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膜性肾病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膜性肾病有的特点
膜性肾病该如何治疗
膜性肾病的诊断方法概述
膜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及检查
膜性肾病的病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