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一科(简称呼吸一科)即原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1978年被评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是目前贵州省呼吸疾病与结核病防治、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的专业学科。现有硕士导师3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在读16人。现开放床位47张,拥有医护人员20余人;医生7人,其中高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3人,硕士4人,硕士率达57%。目前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承担多项省厅级、院级等课题,并承担我院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及进修、规培等多层次教学及临床实习工作。呼吸一科是一个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学科。   呼吸一科以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疾病及哮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及呼吸科诊疗技术研究为重点,取得了多项成果。科内配备有先进的呼吸机、肺功能仪、血气分析仪和纤维支气管镜等诊疗仪器,其学科规模和技术力量均居省内先进水平之列。   呼吸一科特色医疗:   1.支气管镜检查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即在省内首家开展纤支镜检查术,迄今已完成纤支镜检查10,000多例。对于支气管肺癌、肺结核、不明原因咯血、肺不张、间质性肺病、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及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经纤支镜吸痰并局部注药对术后及危重症病人并发肺部感染的治疗及预防起重要作用。拟开展下列项目:①微波热凝固及透热治疗中心型肺癌;②高频电凝治疗中心型肺癌;③气管-支气管记忆金属支架安置术治疗各种气道狭窄。   2.经皮肺活检术诊断肺部包块:对明确周围型肺部包块的性质有重要价值。   3.应用胸膜活检术诊断各种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应用胸膜活检针行胸膜活检术,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阳性率较高,多年来的临床应用表明其为诊断各种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的一种有效方法。   4. 肺功能检测、气道阻力测定、支气管激发及舒张试验诊断支气管哮喘。   5.有创和无创呼吸机的使用,不仅对抢救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COPD 及鼾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手段,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呼吸二科是目前贵州省呼吸疾病与结核病防治、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的专业学科,是我省三级甲等医院中唯一设置结核专科病房的科室。呼吸内科前身为大连医学院(1969年南迁遵义)内科呼吸专业组,是1977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2007年12月医院决定撤销原呼吸内科建制,成立呼吸二科和呼吸一科。呼吸二科由留学归国博士陈玲教授担任科主任,张建勇博士(主任医师)担任科副主任。   呼吸二科秉承“团结、进取、关爱、服务”的科室理念,齐心协力,锐意进取,不断加强呼吸学科建设与和谐科室建设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率先开展十余项新技术项目及新业务,为开创呼吸专业新局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呼吸二科2008年引进美籍学者张泓博士为贵州省高校“候鸟型”人才,2009年入选遵医附院重点学科,2011年入选贵州省临床重点专科,获得省卫生厅和附院颁发的多项荣誉称号。   呼吸二科现有医护技人员58人,其中医生18人,护师护士37人,实验技术人员3人。有博士2人,硕士6人,硕士生导师5人,高级职称6人。科室设有呼吸病区、结核病区、睡眠呼吸监测室、呼吸内镜室、肺功能室及呼吸医学研究室。呼吸病区位于内科大楼9楼,结核病区位于老住院楼3楼,目前全科编制床位67张。呼吸二科专家门诊设在内科门诊2号和8号诊室。科室拥有PB840呼吸机、BiPAP Vision无创呼吸机、Alice5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及荧光电子支气管镜等先进医疗设备。   呼吸二科在完成呼吸疾病与结核病常规诊疗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哮喘免疫治疗、慢阻肺(COPD)无创通气治疗、呼吸危重病救治、重症难治性结核病(包括耐药结核病)及疑难病诊治,积极开展睡眠呼吸疾病诊治、肺残气量与弥散功能测定、戒烟咨询与指导、痰结核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核菌耐药基因检测与序列分析等新技术新业务。呼吸二科与中国哮喘联盟、中国COPD联盟、北京胸科医院、中国疾控中心(CDC)及美国梅奥医院(Mayo Clinic)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及医疗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   呼吸二科承担中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项,卫生部重大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厅及院级科研课题24项,拥有科研经费近200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4篇。承担我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堂教学及临床带教任务,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20名。   呼吸二科继续加强呼吸学科建设与和谐科室建设,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力争用3~5年时间将遵医附院呼吸二科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重要影响、与国外有稳定交流的重点学科!
专家列表
加载中...
加载中...

哎呦,迷路了~请尝试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