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核医学科
核医学科
核医学科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核医学科之一。分别于1978年、1993年成为核医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点。1995年,成为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单位,并于2001年再次获得该项目的资助。1995年成为四川省核医学重点实验室。2007年成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   核医学科经过百年华西浓厚的医学和文化积淀,四代人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华西核医学坚实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06年进入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于2007年成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国家重点学科。   核医学科现有有总价值50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如:PET/CT,10MeV医用回旋加速器,SPECT/CT,双探头SPECT,高效液相层析仪,冷冻离心机,冷冻干燥机,放射性标记和分子影像实验室等国内一流设备。   核医学科有全国最早设置的、符合环保和辐射防护标准的核医学病房,设有规范病床16张,配备可视对讲系统,年出入院病人超过1000人次。设有专科门诊,开展核医学诊治项目150余项,年门诊量超过2万人次。开展甲亢、甲癌、骨转移瘤治疗、核素敷贴治疗以及125I粒子植入治疗等。核素治疗2000人/月,显像2500人/月。   核医学科现有全职医务人员38人:其中医师13人(教授5人、副教授4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护士9人,技师9人,物理师1人,放射化学师3人,科秘书1人,技工2人。90%以上的教师出国留学或进修,其中博士导师3名,硕士导师5名。核医学科常年开设了甲亢、甲癌、骨肿瘤专科门诊,拥有国内一流的正规核素治疗病房。传统核医学影像检查近20,000人次/年,分化型甲癌治疗超过600人次/年,年收入5,000万,上述指标均名列全国前茅。经过几十年四代人的努力和传承,本学科已成为亚专业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发展方向明确,在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核医学科。   1、稳定持久、独具特色的科研方向:受体显像及受体介导靶向治疗、基因显像和基因转染介导放射性核素治疗、甲状腺疾病及骨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既有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又有实用性很强的临床应用性研究。建立了分子核医学、受体分析、化学合成、动物体内实验和放射性药物临床药理实验室。围绕以上研究方向,共申请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6项、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重点建设项目3项、国家科委1035工程1项、其它国家和部省级科研课题15项。获省、部级成果奖10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2、大力开展甲亢、分化型甲状腺癌和骨肿瘤的核医学治疗: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已建立了一整套独特的疗效佳的131I治疗甲亢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方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研制成功治疗骨转移瘤的内放射靶向治疗药物153Sm-EDTMP,这一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提倡并推广“诊断与治疗并重的核医学发展策略”,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核医学学科发展。   3、核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承担了博士、硕士、本科生和留学生的教学任务。是卫生部培养核医学专业临床医生的进修基地,是核医学住院医师和住院技师的培养基地。已为全国的兄弟院校和医院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材,其中多数已成为核医学专业的负责人或骨干。连续举办13届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放射性核素治疗学习班”,全国1000多人次参加,为推广普及核素治疗作出了巨大贡献。   4、团结、奉献、继承、创新,已成为科室文化的核心内容: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老、中、青”,“医、护、技”,“高、中、低(职称或学历)”,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互助协作的工作环境,增强了学科的凝聚力,使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平台。坚实的工作基础、雄厚的技术力量、创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提高了学术水平和规模效益、扩大了学术影响力。我科的一批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全国、全省和上最活跃的中青年专家。   5、核医学科2007年引进安装的PET/CT、回旋加速器、SPECT/CT、双探头ECT和单探头ECT,是目前国内核医学拥有最多、最齐全、最先进的核医学设备。开展的检查项目及显像检查病人的数量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专家列表
加载中...
加载中...

哎呦,迷路了~请尝试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