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二医院 放射科
放射科
放射科拥有一支诊断及介入治疗全面发展的放射医疗队伍,专家研究方向明确,在各领域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研究方向包括头颅、五官、胸部、腹部、泌尿生殖、骨骼肌肉、心血管等全身各个系统的疾病,CT、MR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CT和MR的分子和功能成像研究等。我科专家目前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等二十多项研究。研究范围涉及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以及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等交叉学科,代表了医学影像学的前沿发展方向。获得过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一等奖。在国际着名杂志"Radi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Radiology"、"NeuroImage"、"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European Radiology"等多次发表论文,SCI收录论文50余篇,并被SCI收录文章引用100余次。且每年皆有多篇科研论文在国内中华系列期刊上发表,并在国际国内会议作专题报告。   放射科成立于1911年,是浙江省最早建立的放射专科,现为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浙江大学医学影像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除医疗任务外,还承担着浙江大学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任务,及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863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是浙江省放射学医疗、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基地。本科多位专家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中担任全国副主委,学组委员,浙江省副主委、常委等职.担任《中华放射学杂志》的特约审稿专家及编委、《中华放射防护杂志》、《中国计算机成像杂志》、《实用放射学杂志》、《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及《放射学实践》的编委。主编或参编的专着有《从分子到行为》、《胸部CT的鉴别诊断》、《心肺多器官联合移植》、《肿瘤靶向分子成像》、《肝移植》、《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前景展望与策略》、《现代缺血性心脏病学》、《如何用英语写生物学论文》、《心胸外科学》、《肌骨疾病CT100例分析》和《腹部血管外科》等十多部。《影像诊断学》教研室承担浙江大学医学院医疗系,留学生班的本科教学;口腔系、基础医学系及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本科学生的教学任务。至今已培养医学影像学博士、硕士生达50余人。同时也是香港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温州医学院、泰山医学院、徐州医学院、苏州医学院、浙江省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及绍兴文理学院等学校学生的临床实习基地。每年接收浙江省及全国范围内30至40名基层放射科进修医生。   放射科于1983年引进了浙江省第一台CT诊断仪,1991年购买了浙江省首台磁共振诊断仪,为神经影像学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放射科是省内最早开展脑血管造影、CT检查和磁共振检查的科室,许多影像检查和介入放射治疗均开全省先河。目前,科室拥有四台磁共振仪扫描机,四台CT机,2台DSA造影机,1台数字式钼靶乳腺机,1台数字胃肠机,1台口腔全景摄影诊断仪及多台CR、DR成像系统和一套先进的PACS系统。其中3.0T超导磁共振和炫速双源CT 机是目前全球临床实践中最先进的检查仪器,可在极低放射线剂量下完成冠状动脉成像和动态血管CT造影检查等,为疾病的诊疗提供真实可靠的影像资料。放射科每年接诊病人的数量已经连续多年遥遥领先。每年完成超过39万次检查的工作量。从1991年起开展介入治疗工作,是浙江省最早开展介入治疗工作的单位之一,目前已经成立神经介入中心及肝脏介入治疗病房,每年完成超过5万例治疗,开展包括脑动脉瘤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瘘栓塞治疗,肝癌插管化疗、栓塞及微波射频消融,晚期食管癌支架姑息治疗,肿瘤大出血急诊血管栓塞治疗,肝脏脓肿和胰腺假性囊肿的穿刺引流,胆道梗阻的支架治疗,肺癌的穿刺活检及射频消融治疗,肌骨系统肿瘤的穿刺活检,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经皮穿刺激素注射治疗嗜酸性肉芽肿等等各种介入治疗。
专家列表
加载中...
加载中...

哎呦,迷路了~请尝试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