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中西医结合科
中西医结合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中医局重点学科,学科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中西医结合发展需要,已承担国家科技部“973”、“863”、重大新药创制等重大科研项目,成为国家中西医结合科技研究的重要力量,与国内同类学科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学科1984年获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00年以后,学科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期,2000年获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准建立中西医结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辽宁省中医药重点学科,2010年在辽宁省教育厅开展的“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中获“学科提升计划”立项。   中西医结合科带头人杨关林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高等学校第二批攀登学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带头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辽宁省科技创新团队、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校长,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心血管专业主任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等。从事医、教、研工作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结合北方地域特色,创新性提出“痰瘀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学术观点,丰富了“痰瘀论治”理论,发展了“痰瘀”学说;在国内率先提出“血脉病”概念,创建了“血脉病”学术体系,创新发展了中医基础理论在临床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科人才队伍实力雄厚,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层次较高,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的学术团队,学科培养了大批高水平中西医结合人才,造就了一批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专家,为学科建设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学科拥有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拥有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近年来主持科技部973计划、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3项,主持省部课题35项,市厅级课题50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18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3等级10项;主编出版著作18部,获专利授权6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13篇被SCI收录。学科参编教学用书10余部,其中《临床课间见习指导》、《临床实习指导》被评为辽宁省精品教材,《创新中医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实用型中医人才》2009年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其成果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科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省发改委心脑合病中医病机研究工程实验室1个,省中医转化医学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2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拥有国内外较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为科研、教学、医疗活动提供硬件支持。   中西医结合科经过五十年的积淀和几代人的努力,已成为中西医结合学术特色鲜明、学术氛围活跃、学术人才聚集、学术成就突出,在省内、国内具有较高学术影响的重点学科。学科将总结建设经验与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科研优势、教学优势,力争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在学科建设中起到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努力争创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为推动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专家列表
加载中...
加载中...

哎呦,迷路了~请尝试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