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人民医院 儿科
儿科
东莞市人民医院儿科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当时所有县级医院最早成立的儿科之一曾被广东省卫生厅评为特色专科,1998年及2006年分别被评为东莞市先进集体。1953年6月设立内儿科,床位20张,并有专职儿科主任。1958年,县人民医院与康复医院合并,搬入红楼新建的病房,床位24张。1973年床位扩至床50张,1990年内儿科大楼建成后,搬到内儿科楼二楼,床位60张,2002年8月23日搬入新建的普济楼,儿科分为二个区,即儿内科病区和新生儿病区,共65张床位。2011年5月12日儿科一区搬迁到总院A座9楼,开放床位66张,占地面积1800M2 。病房宽敞明亮,通风良好,每间都配备电视和卫生间,从而为病儿提供了舒适的就医、康复和休养环境。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人才结构合理。既有一批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医师,又有一批毕业于名牌院校的优秀青年医师,并定期选派人员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修学习,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协作精神的团队。现有医护人员37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专业涉及小儿呼吸、神经、肾病;住院医师10人,护理人员24人,其中主管护师2名。科主任和医疗骨干在各级学会的兼职有:广东省儿科分会委员,东莞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和委员。医疗设备完善,有呼吸机、监护仪、降温床、输液泵、输血泵等设备,还有微量血糖测定仪、血压监护仪和氧浓度测量仪等。无创、及时监测危重患儿的血氧、心电图、心率等,并能以微创的方式及时监测患儿血氧、血糖、胆红素等情况,并由检验科提供各种检测支持。能对各种儿内科疾病、疑难病例及危重病例进行诊治和抢救。1982年开展经皮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1984年开展前囟门穿刺检查,开展心包穿刺术。1992年,开展儿童特发性高钙尿症与家族泌尿系结石的关系研究。1993年开展小儿经皮肾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小儿川崎病的诊治。1994开展小儿癫痫和智力低下的诊断和治疗;小儿哮喘的免疫功能过敏原的检查,2000年起开始了小儿哮喘的规范化治疗。2009年在心内科的支持下对Ⅲ。房室传导阻滞病儿安装了首例临时起博器。开设了小儿哮喘、小儿神经、小儿肾病等专科门诊。对各种中毒的急救、蛇咬伤、重症哮喘、颅内感染的抢救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并保持了较高的成功率。儿科多年来承担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广东医学院等院校的儿科临床实习教学工作,并接受二级医院的进修医生进修带教任务,教学经验丰富,多次评为先进教研室。在科研工作方面,多次承担省市多项科研课题,先后获得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五项;有近百篇论文在《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新生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国小儿血液》《新医学》等杂志上发表。   东莞市人民医院儿科特色医疗:   新生儿科是本院的重点科室,设于新院住院楼A座10楼,共设床位70张,拥有国内先进的空气净化系统,设备国内一流,是东莞市最主要的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中心。   配备国内极少数NICU 和PICU拥有的空气净化系统 本区空气净化采用垂直层流空调方式,达到美国宇航局的“NASA”100000级标准,极大地减少了空气中的灰尘粒子和生物粒子,其环境能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同时也阻断了感染发生过程的基本环节。配备空气净化系统由于投资大,费用高,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NICU 和PICU拥有。   完善的医疗设备 设备齐全,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人工呼吸机10台,Bayer348血气及电解质分析仪1台,经皮测胆红素仪1台,微量血糖测定仪2台,氧浓度测量仪1台,空氧混合仪2台,蓝光治疗仪20台,床边多功能监护仪17台,抢救台2台,温箱51台,微量输液泵及注射泵、输血泵多台等。可以无创、及时地监测危重新生儿的血氧、心电图、心率、血压等,并能以微创的方式及时监测新生儿血氧、电解质、血糖、胆红素等情况。   良好的人才配备 目前共有医生12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生2人、住院医生8人,护理人员33人。新生儿室工作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操作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所有这些,都为科室的发展提供了坚定的基础。   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 目前能对各种新生儿危重疾病进行监护治疗,成绩突出的是早产儿全面管理、机械通气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败血症、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等的治疗。1992年开始使用机械通气抢救及治疗危重新生儿,1995年起在市内首先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999年开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东莞市人民医院儿科重点开展项目   早产儿管理:在早产儿的体温管理、呼吸管理、体液管理、静脉营养和喂养管理等方面我们有一套完整的诊断、治疗、护理方案。近年来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监测血氧浓度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肠道营养治疗取得突破。抢救成功最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为 850克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1995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输血泵全程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改进了传统的脐静脉插管单通道换血术,其优点为操作安全、简单、方便。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及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这使不少高危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避免了因核黄疸而导致智力低下的严重后果。目前完成例次居国内之首。   机械辅助通气:1992年在我市率先开展新生儿机械辅助通气,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肺炎、中枢性呼吸衰竭,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每年逾100例,使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前我们单纯依赖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率低,现在我们使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每年约70例,减少机械通气使用,并使RDS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主要科研成果 获东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换血疗法》2000年;获东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手足口病诊疗系列研究》2009年,《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较》2011年;获东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呼吸机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1999年,《新生儿窒息40例尿4项蛋白结果分析》1997年,《新生儿硬肿症蛋白C和AT-Ⅲ水平的变化》1996年,《新生儿HIE50例临床与CT分析》1993年。目前承担课题《生长素、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小于胎龄儿生长追赶中的作用》已结题,验收中。   东莞市人民医院儿科特色诊疗项目   1.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   2.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包括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替代疗法。   3. 新生儿黄疸的动态监测及治疗,包括单、双面光疗,免疫治疗,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   4. 早产儿的综合管理。   5. 呼吸衰竭的呼吸支持疗法,包括各年龄段。   6. 重症手足口病的抢救治疗。   7. 各种中毒的急救,毒蛇咬伤的急救。   8.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早期诊断和综合防治。   9. 小儿哮喘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开展了过敏原的筛查,肺功能的监测、各种吸入疗法。   10. 小儿川崎病的诊治及规范化随访;小儿癫痫和抽动症的诊断和治疗;智力低下和脑瘫的诊断。
专家列表
加载中...
加载中...

哎呦,迷路了~请尝试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