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医院呼吸科建立之初,即设中医内科研究室,下设气管炎研究组,陈铮兼组长,同时附属医院门诊设内科,开始对呼吸病进行研究与诊治。
1972年,曾被撤消的附属医院得到恢复,当时设有气管炎(呼吸系疾病)、肾炎、冠心病3个病房,共有80张病床,其中气管炎病房有病床25张,并成立了气管炎研究室,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诊疗,同时开展科研工作。张琪为肾炎、气管炎、冠心病三个科室的总负责人,高永祥是气管炎病房的负责人,医生有楼昆明等。
1984年,林茂庚接替高永祥任呼吸病研究室、呼吸病房主任,副主任有何秀芬、刘殿生等。
1989年,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内部科室调整,呼吸科与急症科合并为中医急症科,高永祥任主任。
1993年,呼吸科又从急症科分出,林茂庚任呼吸科主任。
1995年12月,杨质秀任呼吸科副主任,1997年接替退休的林茂庚,任呼吸科主任至今。
2002年12月,新住院楼落成后,呼吸科与内分泌科、消化科、肿瘤科组成综合内科病区,设15张病床。
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建立之初,即开始了对北方多发病、常见病,尤其是气管炎等呼吸病的中医诊治与研究。20世纪70年代,在开发镇咳药满山红的基础上,从生药、植物化学、药理、剂型、临床等几个方面同时着手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1014例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临床观察,结果证明中药满山红确实有令人满意的止咳祛痰效果。
1977年组织开展了对全省气管炎病的流行病学普查,赵子明等同志经过深入肇东等地农村进行调查。
20世纪70年代末,高永祥主任领导气管炎研究室对肺气肿、肺心病伴有呼吸道感染进行了临床治疗研究。研究表明此类病人在出现肺感染的同时,常伴有消化道症状,即“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体现,通过调节大肠的方法,使肺感染好转,减轻自身中毒。此观点以论文的形式于1983年在全国肺心病会议和1984年省中医学会年会上进行了大会交流。
此后,又开展了刺五加对肺心病缓解期的疗效观察,经过系统的临床观察,表明本品有消炎和解痉作用,还具有增进食欲,改善睡眠作用,为开拓刺五加的临床应用起到促进作用。
呼吸科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纤维化等,同时研制出系列院内制剂——止咳汤系列、哮喘汤系列、化纤汤系列等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2003年非典期间,在最短时间内研制出“非典”预防中药抗病毒Ⅰ号和抗病毒Ⅱ号,并对“非典”的治疗做了理论上的探讨,提出中药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和直接杀伤病毒两个方面作用,此观点在第二届中华医学论坛SARS学术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呼吸科在突出中医特色的同时,灵活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开展了肺功能测定、中药雾化吸入疗法等。其中利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肺炎(痰热郁肺型);桑金散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袭肺型);清肺止咳灵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热壅肺型);散结化纤汤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痰瘀交阻型);平喘颗粒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均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