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眼科
眼科
眼科初创于1979年。1975年殷长青医生从上海中医学院毕业以后,医院派其到上海眼耳鼻喉科医院进修学习2年,1979年在岳阳医院青海路门诊部开设眼科。刘静庄医生于1980年前后由上海钟厂医务室调来青海路门诊部眼科。眼科成立初期以专科门诊和药物治疗为主,病人较少。医院搬迁新院前,曾停诊年余,郑军医生和林郁之医生于1992年和1993年分别从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分配至岳阳医院,在其他科室轮转及到龙华医院眼科进修学习。1995年医院整体搬迁到大柏树新址后,眼科重新开诊,并和其他科室共用病区和床位。1997年吴丹巍医生从苏州调来医院眼科。1998年王一心医生从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调入眼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人员的调动变迁,目前眼科成员4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   眼科临床医疗的发展:在1979年创立时,仅开设眼科门诊,主要以中医和药物手段为主,治疗眼科常见眼表疾病及用中医治疗眼底疾病。门诊设备仅有裂隙灯、眼底镜、镜片箱和简单器械。   眼科在九十年代引进了吴丹巍、王一心等医生,并逐步开展了麦粒肿切开,霰粒肿切除,眼睑内翻矫正术,泪道探通等西医门诊小手术。治疗工作逐渐向中西医结合的方向发展。1998年为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项目,引进了美国莱卡手术显微镜,角膜曲率计,非接触式眼压计,爱尔康U-Ⅱ白内障超声乳化仪,法国B-SCAN眼用A/B超,日本SR-7000电脑验光仪,台式快速压力蒸气消毒锅及相关显微手术器械。显微手术的开展是眼科发展的一次飞跃。眼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开展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青少年近视中药熏蒸和按摩;干眼病及眼疲劳的中药熏蒸和按摩;泪道鼻腔吻合术;泪道阻塞探通、注药和插管术;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眼眶肿瘤摘除术;眼睑整形术;眼内异物取出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底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临床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眼科于2000年又购置了瑞士OCTOPUS101自动视野计,2007年购置了当代最先进的美国Alcon公司infiniti超声乳化仪,使眼科在白内障手术治疗水平上紧紧地跟上了国际发展的水平。2009年购置了眼科A/B超声诊断仪、综合验光仪、以色列快速消毒锅。人员的引进和设备的更新,使白内障、青光眼等内眼手术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眼科的发展定位在加强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努力提高对基础疾病,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治技术,提高手术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1998年以来,眼科的主攻方向在眼科显微手术和眼底病(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开设了眼底病专科,青少年近视专科,力争在眼科疾病的综合防治领域中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   眼科长期以来,扎实的临床实践及成绩,确立了眼科在广大患者心中的地位,眼科的门急诊人次逐年大幅度增长,2005年门诊量为8千多人次,2008年发展到1万3千多人次,住院手术量也逐年提高。目前平均住院天数控制在2天。   眼科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至2010年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名。多年来,眼科一直承担着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和七年制等学生的《中医眼科学》及《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的课堂教学和临床带教。也数次参加第二军医大学的《中医眼科学》教学工作。吴丹巍主任医师作为编委先后参加并完成了国家级教材《中医眼科学》第一版、《中医眼科学习题集》、《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中医眼科学》第二版、《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研究生教材、《中医眼科研究》研究生教材的编写工作。先后承担市教委的《眼耳鼻喉头颈外科》和校级的《中医眼科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课程建设两项。夏宜敏医生曾多次在院级教学竞赛上获奖。   眼科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不断提高科内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郑军医生入选全国名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养项目。   眼科科研工作与科技成果:长期坚持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并重的原则,大力支持科研工作的发展。先后承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术中后囊保护方法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角膜散光的变化》、《中医眼科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市教委、校级和院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专家列表
加载中...
加载中...

哎呦,迷路了~请尝试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