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大医精诚,追求终生

论文精选 2016-04-18
王三虎
王三虎

主任医师 肿瘤科

西安市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大医精诚,追求终生

王三虎

不是作秀,不是显摆,我是真诚的。说起来,我就出生在距举起《大医精诚》旗帜的唐代医家药王孙思邈家乡以东100多公里的地方。自然也是他的余荫波及之处。外爷管理三级村药王庙的时候还没有我,但那个古色古香的庙宇倒是小孩不错的捉迷藏之处,甚至其中的塑像对我来说还有点害怕。父亲的外爷,我就叫老爷,主持百良东村药王庙我却是记忆犹新,也见到他给人抽签开方的事。因为祖母经常要伺候老寿星,药王庙就成了我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

父亲总说他早年就要我向孙思邈学习,我说记不起来了。但依他的人文知识和教育方法应该是确有其事的。

医德修养是一个医生的必修课。在读书看病写文章的过程中,古代名医的生平成就、传奇故事、性格特征、治学精神、研究方法等等,无不浸润着自己的灵魂、升华着我的情操。我伤寒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两年,我们陕西举办孙思邈医德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我积极撰写文章,踊跃参加。我将历史上三大名医的张仲景和孙思邈进行了比较。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序写得太好了,忧患意识、刚正性格、诊疗理念一一跃然纸上,刻在读者的脑海中。而孙思邈作为医德典范,《大医精诚》更是脍炙人口,影响久远。为什么孙思邈在医德领域的影响大大超过张仲景呢?是因为孙思邈继承了张仲景的医德思想的同时改善了医德教育方法。也就是说,张仲景“举世昏迷”之类的言辞太过刚烈,打击面太广,大有“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感觉,虽情有可原,但效果不好。而孙思邈淳淳教诲,即使有些批评言辞(引用者除外),也属于医门棒喝,只针对少数的医生而言,易于为人接受。孙思邈在医德方面堪为万世师表,不能说与其医德教育方法没有关系。这就是我在这次会议上的论文提要。因我初出茅庐,不为专家重视,仅仅作为论文集的摘要部分刊登,让我心有戚戚然许久。谁料本文发表28年后,《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年8月发表的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研究述评”一文中,提到“值得一提的是,王三虎的《孙思邈对张仲景医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国医论坛》1989 年5期)分析比较了张仲景和孙思邈的医德思想,指出两者之间的医德思想的关联,从研究视角上来说这是一可贵的推进。”

1998年我出版的《120首千金方研究》一书,就是我在中医领域从经方扩展开来对孙思邈医学深入研究的成果,也是我当年晋升教授的硬条件。我用其中的独活寄生汤治疗骨肿瘤或恶性肿瘤的骨转移,用三物黄芩汤治疗大肠癌等等都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和实验、实践上的证实。近年我发现,之所以孙思邈《千金方》6000多首方剂被大家熟悉的只有10多首,关键就是到了唐代,医风较张仲景的汉代为之一变,由简单到复杂。也可能是孙思邈长寿,经验多,名气大,遇到的复杂疑难病多,又身处太平盛世,从容不迫,所以他书中的方剂往往补泻寒热并用,激反逆从同行,让后人莫名其妙。而这种现象,好多可用我提出的“寒热胶结致癌论”、“燥湿相混致癌论”解释。不知什么原因,也可能大家看到了其中的某些联系,在去年的微信群突然对我的《120首千金方研究》热销起来,这也给我今后注释《千金方》提供了动力。

我自知颜值不高,但我深刻地领会了孙思邈对医生仪态举止的严格要求。所谓“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盼,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看有若无,”“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这对于树立医生的职业形象,增加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感,加强医患之间的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肿瘤科的医生,我们的诚恳态度,举止得体无疑是病人的安心剂。更要学习孙思邈“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的诊疗作风,和在危重疑难之时有所担当的精神,“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要不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同行之间的道德关系非常重要。可以说,我就是从争鸣起家的。但我讲究以理服人,态度平和地探讨问题,所以没有宿敌而互相尊重。在肿瘤科工作,如何处理和西医的关系,如何在建立患者治疗信心的情况下还不能影响同行的声誉,这就要学习孙思邈,不能“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名声,誉毁诸医”。这一点我还是能做到。所以西医同道、中医同道给我介绍的患者还真不在少数。

对于医学医术,我可以说是过半了,但还远远不到“精”的程度,即使精,也还要精益求精啊。但我的“诚”还是差不多的。几十年来,我的患者群由我村、乡、县、市、省,到周围省份,到柳州广西乃至附近的省份,与诚实行医不无关系。新版《合阳县志》两处记载我的事情,也算一个佐证吧。我是一个平民医生,我临床实际以及已经公开的医案中,平民百姓绝对多数。甚至在我的言谈中,很少举出给某某大官看病的例子。这一方面有保密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大人物得了肿瘤往往轮不到中医献艺啊。和张仲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的榜样比,我虽在奉君方面做得不够,但在孝亲方面还是做了一些事儿。中医书友会发表且点击三万多的《反复验证过的胸痹心痛方》就是我讲的在母亲和舅舅身上发生的故事。我的老乡、陕西省书法协会主席雷珍民先生要给我写《大医精诚》书法相赠,我说,让我笃行之,您给我在新作《扯一片阳光给父母——五兄弟散文选》题签吧。

这次应邀到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给博士班讲授《恶性肿瘤的经方治疗》,其中的现场教学照片在网上晒出后,有网友坚决要求我不要给美国人看病。咋办呢,为难吧,好在有孙思邈“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为我撑腰。看来,就是再过50年,我也离不了孙思邈啊。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热点文章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