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便秘的中医探讨与功能性排便障碍

武国亮
武国亮

主治医师 肛肠科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在历代中医文献中,不乏对便秘诊治的阐述,有许多宝贵的经验需要挖掘、继承和发展,当然也有许多模糊、过时的东西需要摒弃。如何在现代医学的指导下发展中医诊治便秘的优势,是当今重要的课题。

一、 中医的便秘与功能性排便障碍的概念异同

便秘在我国历代文献中的提法:大便不通、大便秘涩不通、大小便不通、秘涩、大便难、便闭、大便秘涩、大便不利、大便燥结、大便闭塞、闭塞不通、老人秘结、大便不行、大便涩滞、大便秘实、大便结涩、大便硬、大便闭、大便艰难、伤寒大便不通等。目前中医的观点(中医内科教材):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可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

现代医学认为,功能性便秘是以持续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为表现得肠道功能性疾病。其中包括如下含义:干硬粪块,排便努挣,有便意但不能排便,有不完全排空感,肛门直肠阻塞感、手助排便,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不用泻药软粪便少见。

比较

现代概念 中医文献

干硬粪块 大便硬、大便燥结、燥屎

排便努挣 大便难、大便艰难、

有便意但不能排便 大便不通、便闭、大便闭塞、闭塞不通、大便闭、

肛门直肠阻塞感 大便不利、

有不完全排空感 大便不利、大便涩滞、秘涩、大便秘涩不通、

手助排便

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

不用泻药软粪便少见 大便不行、大便闭、大便闭塞、大便秘实、

不符合IBS的诊断

由此可见,中医文献中将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临床表现基本观察清楚,但只是散在的,不系统。需要我们做的工作是进行系统分类、甄别,找到这些概念所处的语言环境,从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

二、 中西医对便秘发病机理的阐述

(一)便秘发生的中医病位

便秘的发生责责之于魄门(肛门),实在胃肠,但与五脏六腑三焦也有密切关系。现列举如下。

1.病在胃

“胃为五壳之海,水壳之精,化为营卫,其糟粕行之于大肠以出也” (外台秘要)。外感病(温病),发汗伤津,热结在胃,相当于体内脱水状态,形成的便秘:“夫经发汗,汗出多则津液少,津液少则胃干结,热在胃,所以大便不通。”(诸病源候论).宿食便秘(备急千金要方)。“若饥饱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胃气,及食辛辣厚味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燥然。” (外台秘要)。“胃蕴客热,口糜体黄是谓热秘” (圣济总录)。

2.病在肠胃

患者素体气血津液亏虚(虚劳),又感受外邪,肠胃有风热,形成便秘。“凡肠胃……,若实,有风热,则秘涩”“此由肠胃间有风热故也” (诸病源候论)

3.病在肠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由荣卫津液有以滋利也。若邪热相搏,今夜枯燥,致糟粕内结而不得行,故肠胃痞塞,而大便不通” (圣济总录)。大肠传导失司,粪便结滞不行,出现便秘。“病苦肠中怵怵,如牢状,大便难” (外台秘要)。大肠燥涩紧敛,传导无力,水少舟停。“热耗其津,则大肠燥涩紧敛”(素问玄机原病式)。

4.病在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肃降不利,影响大肠传导,则大便不通。“肺热肛门闭塞,大便不通,肿缩” (外台秘要)

5.病在脾

脾实便秘(外台秘要)。

6.病在肾

“北方黑色,入通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肾主大便,大便难者,取足少阴,夫肾主五液,津液润则大便如常。”“邪在肾,亦令大便难,所以两者,肾脏受邪,虚而不能制小便,则小便利,津液枯竭,肠胃干涩,故大便难” (外台秘要),为肾虚便秘(外台秘要)。

7.病在三焦

脏腑素有内热,影响三焦功能:“脏腑自生热者,此由三焦痞隔,脾胃不和,蓄热在里,亦大便不通” (诸病源候论)。中焦不能腐熟水谷,糟粕不得下行,胃气上逆,不得下降,形成关格,大便不通(备急千金要方)。下焦热结,不得大便(备急千金要方)。“下焦虚冷,窘迫后重是谓冷秘” (圣济总录)。

8.

9.

10.

(二)便秘发病的中医机理

1.“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有偏,冷热虚实,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五脏三焦,即不调和,冷热壅塞,结在肠胃之间,其肠胃本实,而又冷热之气所并,结聚不宣,故令大便难也” (外台秘要)

“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后,壅塞不通也” (外台秘要)

2.

3.“大便秘涩,盖非一证,皆营卫不调,阴阳之气相持也。肠胃干涩是谓风秘,胃蕴客热,口糜体黄是谓热秘,下焦虚冷,窘迫后重是谓冷秘。或肾虚小水过多,大肠枯竭,渴而多秘者,亡津液也。或胃实燥结时作寒热者,中有宿食也”(圣济总录)

4.大便不通: “又有病后气血不足,内亡津液,或年高气涩,冷热相搏,亦致大便难” (圣济总录)

5. “夫胃、大小肠、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入出也。人或伤于风寒暑湿,热盛,发汗利小便,走枯津液,致肠胃燥涩,秘塞不通,皆外所因;或脏气不平,阴阳关格,亦使人大便不通,名曰脏结,皆内所因;或饮食燥热而成热中,胃气强涩,大便坚秘,小便频数,谓之脾约,属不内外因。(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阳气绝于里

热结在里(伤寒)(伤寒):

“阳气绝于里,则津液竭,热结在内,故大便牢而不通” (诸病源候论)

(三)便秘的中医分类:

1.阴阳辩证分便秘

(兰室秘藏)将便秘分为阴结和阳结,“结燥之病,……有阳结、有阴结……”

2.病因辩证分便秘

风——风秘:“……有风……”(丹溪治法心要),“结燥之病不一,……有风燥…” (兰室秘藏),“风毒秘结、胃气壅风盛大便秘实”(世医得效方),“风结(秘)、风热气壅、大肠风热结涩不通” (圣济总录)

寒——寒秘(冷秘):“……有寒……”(丹溪治法心要),

暑?

湿——湿秘:“湿秘(肠胃有湿)”(世医得效方),“……有湿……”(丹溪治法心要),

燥——结燥(燥秘):“结燥之病不一,有热燥、有风燥……” (兰室秘藏)

火(热)——热秘:“……有火……”(丹溪治法心要),热秘(大肠实热、气壅不通)(世医得效方)

情志失调:奔气上冲(圣济总录)

饮食所伤:积滞秘结(饮食所伤、三焦气滞)、膈气痰涎食不消化、

3.气血津液辩证分便秘

气:气滞便秘(世医得效方)、“有气结……”(丹溪治法心要)

虚秘(高年冷秘、年高气衰津液枯燥)(世医得效方)、

血:

津液:有津液不足(丹溪治法心要)、

4:因人辩证分便秘

老年人便秘:虚秘(高年冷秘、年高气衰津液枯燥)

妇人产后(圣济总录):

脏腑辩证

脾:脾气不足,大肠传导无力

脾约

肝:肝气郁滞,粪便壅滞大肠

气郁化火,热邪伤津,肠道失润

肾:肾阴不足,肠失濡润

肾阳不足,阴寒凝滞,大肠不通

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利,大肠不通

风秘

热秘——腹胀痞满,大便秘结(状如羊粪),口燥咽干,虚烦不眠,喜冷恶热,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洪数

肺热——外感热病,肺热移于大肠——泻白散加知母、瓜蒌、川贝

肝火——七情内伤,郁而化热,肝火旺盛,肝胃郁热——龙胆泻肝汤

胃热——过食辛辣燥热食物,肠胃积热——清胃散/玉女煎

——清热通便——麻仁丸、承气汤

寒秘(冷秘)面色恍白,腹中冷痛,大便艰涩,不易排出,临厕努挣,甚则脱肛,小便清白频数,四肢欠温,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

阴寒内盛,寒积内结,寒积里实

——补肾助阳,温通开结——济川煎

温脾汤加代赭石

湿秘

燥秘

气秘——

肝郁气滞——情志不舒,肝郁气滞——逍遥散/六磨汤

脾胃湿阻——久坐少动,腑气不通——升阳益胃汤,化热改三仁汤

肺气郁闭——肺气不降,痰涎上涌——苏子降气汤加瓜蒌、杏仁、皂荚子

三焦气滞,津液不行

虚秘——小腹不舒,有便意但努挣,粪便松散如糟粕,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多汗、心悸,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补中益气通便——四物汤合增液汤

实秘——大便燥结难下,腹满腹胀腹痛,烦躁谵语、面红目赤、日晡潮热、发热口燥唇干、口渴溲赤,舌苔黄燥,脉实有力——攻下燥屎,清泻湿热——承气汤

气虚不运

血虚肠燥

阴津亏虚

阳虚寒凝

气虚——便秘——大便初头硬而后便溏,或粪便不干而不易排出,肛门坠胀感

——益气润肠通便——补中益气汤加麻仁

血虚——便秘——大便秘结,排便费力——产后便秘

——养血润肠通便——四物汤加生首乌、肉苁蓉

阴虚——便秘——大便秘结,体质瘦弱——

更年期便秘,热病后期便秘——滋阴润肠,增水行舟——增液汤加黄精、玉竹

脾阴不足——脾约证——麻仁润肠丸

阳虚——便秘(冷秘)大便秘结,艰涩难解。老年人肾气衰弱,阳虚内寒——温阳通便——济川煎

热结

湿结

寒实

气滞

血瘀——瘀秘——肠粘连——活血化淤,散结通便——血府逐瘀汤加厚朴、莱菔子、虎杖

外伤

手术后

虚实夹杂

寒热并存

大肠传导失司——脾胃功能障碍,——肝肺肾三焦密切相关——大小肠皆属于胃,肝主疏泄,肾开窍于耳阴,肾司二便,三焦通行元气,为水液通行道路

津液不足——热邪伤津、血虚津亏

气机失调——肝气郁滞、胃肠积热、寒实内结

胃经实热——热积伤胃,津液耗伤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身热,口干口臭,腹部胀痛,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清热泻下——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

气机郁滞——气机郁滞,腑气不畅,传导失职

——舒肝解郁,行气导滞——六磨汤加减:槟榔、枳实、沉香、大黄、木香、乌药。

——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或不干,腹部胀闷不舒,排气或嗳气则缓,苔薄,脉弦。

气血虚弱——大便排出困难,虽有便意,无力排出,伴心悸、头晕气短,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

——气血虚弱,传到无力,肠道失润——补气养血润燥——八珍汤加减:人参、茯苓、白术、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甘草

阴虚津少——大便干结,排出困难,形体消瘦,或腰酸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润便——增液汤合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合五仁丸: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麦冬、生地、玄参

阳气虚弱——大便排出困难,小便清长,手足不温,腹中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脾肾虚衰,无力温煦,阴寒凝结,传到失司——

温阳通便——济川煎: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三、 中医治疗便秘的思路

1.“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结者散之,如少阴不得大便,以辛润之,太阳不得大便,以苦泻之,阳结者,散之,阴结者,温之。” (兰室秘藏)

2.“和顺阴阳,疏风散滞,去冷除热、导引补虚” (圣济总录)

中医内科教材:

四类:

热秘:张仲景之麻仁丸:大黄、麻仁、杏仁、枳实、厚朴,生地、玄参

气秘:六磨汤:乌药、木香沉香、枳实槟榔,大黄、栀子、龙胆草,合欢皮、白芍、柴胡,桃仁、红花。

虚秘:气虚:黄芪汤:黄芪党参麻仁当归白蜜,升麻柴胡。

血虚:润肠丸合五仁丸:当归生地桃仁麻仁与李仁枳壳柏子仁,玄参生地麦冬

阴津亏虚:增液汤:芍药玉竹石斛,火麻仁柏子仁瓜蒌仁,益胃汤,六味地黄丸,增液承气汤。

冷秘:大黄附子汤:父子大黄细辛,只是厚朴木香干姜小茴香

苁蓉润肠丸:肉苁蓉、火麻仁、当归、附子、肉桂、沉香、乌药。

药物:代赭石、瓜蒌、皂荚子、威灵仙、紫苑、牛蒡子、金银花、虎杖、草决明、知母、省白术、生首乌

四、 探究便秘,走中西医结合之路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泽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以脾约麻仁丸主之。”(芍药、枳实、麻子仁、大黄、杏仁、蜂蜜)

润肠丸: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涩,或干燥不通,全不思食,此乃风结秘、血结秘,皆令闭塞而不通也。风以润之,血以和之,和血疏风,自然通矣。

(桃仁、羌活、大黄、当归、麻子仁、蜂蜜)

不通而滋其营盛者急,酒洗大黄;

血涩而大便燥,加桃仁、酒洗大黄;

风结燥,大便不行,麻仁、大黄;

风涩大便不行,皂角仁、大黄、秦艽;

脉涩觉身有气涩而大便不通,郁李仁、大黄以除气涩。

当归润燥汤:升麻、生地、麻子仁、当归、熟地、生甘草、桃仁、大黄、红花

犀角丸:

参考:

1. “结燥之病不一,有热燥、有风燥……” (兰室秘藏)

2.大便秘结“有虚、有风、有湿、有火、有津液不足、有寒、有气结……”(丹溪治法心要)

3.分风毒秘结、、气滞便秘、积滞秘结(饮食所伤、三焦气滞)、虚秘(高年冷秘、年高气衰津液枯燥)、热秘(大肠实热、气壅不通)、湿秘(肠胃有湿)(世医得效方)

4.大肠壅结不通、虚热痰实三焦痞结、膈气痰涎食不消化、风结(秘)、风热气壅、营卫痞涩蕴热不去、大肠风热结涩不通、妇人产后、奔气上冲(圣济总录)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