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颜面再发性皮炎中医诊疗经验

许柳田
许柳田

主任医师 皮肤科

黄山市祁门县红十字医院

二级乙等
极速问诊

颜面再发性皮炎,别名叫多,主要有“女子颜面再发性皮炎”、“再发性潮红脱屑性颜面红皮病”、“颜面颈部糠性皮炎”等。上述名称突出了本病的基本特征有三:一是病变部位在颜面,颈区次之;二是基本皮损有潮红、脱屑、糠状、红皮病;三是性别以女性居多。

在查阅中医文献中,发现下述记载:

李东垣说:“阳明经多气多血,又兼挟风热上行,诸阳皆会于头面,故令面热如醉。治宜先散其风热,或以调胃承气汤加黄连、犀角,疏下两三行,撤其本热,散其风热,以升麻汤加黄连主之。”

张景岳说:“若病人两颧鲜赤,如指如缕,而余地不赤者,此阴虚也。”

冯鲁瞻说:“人之面部,阳明之所属也。其或胃中有热,有郁火,则面热,升麻汤加黄连。”

李时珍说:“冬瓜仁服汁,去面热……杏仁同鸡子白涂,两颊赤痒频搽之。”

综合上述给我三点提示:一是病名类似面热如醉;二是病因风热上行,胃中郁火,阴虚;三是主方:调胃承气汤、升麻汤加黄连、六味地黄汤。

鉴于临床经过,我将其归纳为虚证与实证施治。

实证:发病急,颜面特别是眼睑区域,可见红斑,伴有不同程度的灼热刺痒、口干、烦躁、大便秘结,脉滑数,舌质红,苔少。证属胃中郁火复感风热,治宜通腑泻热,佐以散风止痒。方用调胃承气汤、五花汤合裁:熟大黄(后下)、芒硝(冲下)、红花、凌霄花、焦山栀、炒槐花、黄芩、鸡冠花、生地、银花、绿豆衣、升麻。

虚症:病程日久,颜面连及颈项可见暗红色斑块,糠秕状鳞屑落之又生,自觉轻微瘙痒,若反复发作者常与月经不调,或者精神紧张,或者嗜食甘肥之类食品有关。脉细数,舌红,苔少。证属阴虚津亏,虚火外扑于肤,治宜养阴生津,潜阳熄风。方用麦味地黄汤、升麻黄连汤合裁:麦冬、干地黄、玄参、五味子、炒丹皮、地骨皮、山药、玉竹、石斛、升麻、黄连、生龙牡。

加减法:失眠加百合、淮小麦、枣仁;月经提前加焦山栀、女贞子,旱莲草;月经落后加紫石英、桑椹子、鸡血藤;痛经加炒蒲黄、五灵脂、玄胡索;挟瘀者加山楂;挟寒者加沉香;乳胀者加橘核、绿萼梅;神疲乏力加仙鹤草、大枣;大便秘结加生白术、枳实;纳谷不香加焦三仙、砂仁;皮损以眼周为主加青葙子、杭菊花;皮损在颈项区加水牛角、白茅根、灼热较重者加银柴胡、青蒿;瘙痒明显者加钩藤、蝉衣。

医案精选 颜面再发性皮炎,张某,女性,35岁。2015年4月13日初诊。

近一月来,在颜面特别是眼周区域出现红斑,自觉灼热刺痒,院外诊断为颜面再发性皮炎。外搽药不详。时常反复。检查:面颊连及眼周可见红肿性皮损,且有少量糠秕状鳞屑,自觉灼热刺痒,大便秘结,常三四日一行。脉数,舌红,苔黄微腻。治宜清宣胃腑,方用调胃承气、五花汤化裁:生大黄(后下)、红花、凌霄花、甘草、炒槐花、芒硝、青葙子、杭菊花、鸡冠花、生地、丹皮、地骨皮、绿豆衣、白茅根。

二诊:6天后,红斑略有消退,灼热刺痒亦有减轻,但仍有较多的糠秕状鳞屑。步上方去大黄、芒硝加铁皮石斛、玉竹。

三诊:12天后,皮损和痒感基本控制,嘱其食疗以善其后。绿豆、糯米、甜冬瓜条共煮熬粥。二日一次。

经验与体会 颜面再发性皮炎以中年女性居多,文献报告就诊患者占95%以上,且与月经周期和化妆品有较多的关系。因此,在治疗中要注意四个问题:一是分阶段治疗;月经前5至7天,服用丹栀逍遥散、益母胜金丹合裁;月经干净后再按文中施治。二是鼓励患者用温水洗脸,勤换洗脸毛巾,少用或慎用洗面奶和化妆品;三是日常生活中,做到三不:不熬夜、不郁闷、不吃甘甜咸辣食品,调节好心理状态,四是外出时做好防晒的准备工作如撑伞或带宽边帽,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理事,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皮肤美容分会理事,祁门县红十字医院皮肤科专家许柳田主任医师,运用中西医原理分型诊治各型痤疮(痘痘、痘印、痘坑、痘疤),黄褐斑,红血丝,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采用中西药内服、中药外洗、美容美白、特医结合的“许氏皮医疗法”治疗各种疑难皮肤病,中医药美容,疗效可靠,能快速消除您面部问题困扰!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