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溶栓后PCI

王春松
王春松

主治医师 心脏内科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直接PCI是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首选血运重建方式。然而,无论国内或国外,门球时间过长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依然是阻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获得及时心肌再灌注治疗的重要现实因素。药物溶栓治疗,因其简便、经济、快速、有效,在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中的地位始终无可撼动。而溶栓后PCI,有机结合了溶栓治疗的快速易行与PCI治疗的稳定可靠,日益受到心血管医师的关注。

以往,溶栓后PCI曾一度被视为一种万不得已而为之的治疗策略,是无法获得直接PCI的一种替代疗法。现在提倡的纤溶特异性药物溶栓后早期介入治疗。

一系列研究提示,对于STEMI患者溶栓并在适当的时间内接受介入治疗,尤其是对于那些位于没有条件开展直接PCI治疗地区的患者应该是一种可行的治疗策略。现实世界中大部分STEMI患者无法及时地在指南所推荐的时间窗内接受直接PCI治疗,而溶栓治疗或许能成为连接STEMI患者与介入治疗的桥梁。

随着PCI技术的提高、抗血小板药物的有效应用以及溶栓药物的改进(短效纤溶特异性)等,溶栓后PCI 已经成为常规方法。最近,我国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PCI的专家共识明确提出溶栓后可以进行PCI。对于那些发病至就医时间较短而又无法及时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溶栓后早期常规介入治疗将极有可能成为最优化的再灌注策略。但要使得溶栓+转运+早期PCI成为STEMI患者除直接PCI外的另一个最优选择,仍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进一步明确溶栓后PCI的最优时间窗;进一步优化溶栓后PCI方案(如溶栓药物的剂量、如何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使之与直接PCI的效果相当;进一步明确溶栓后PCI的分转诊制度等,都需要更多的试验加以实现。如果能够建立一套安全高效的急诊转运机制,克服其对于24小时待命状态心导管室的依赖,并通过优化实施方案将溶栓后PCI的时间窗扩展至12-24h,那么在未来的中国,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及欠发达地区,溶栓后PCI将有着一个极其光辉和美好的前景。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