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医师 肿瘤科
赣州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在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后,细胞增殖与凋亡等出现了异常,由此造成局部组织细胞过度增殖形成肿瘤。目前,肿瘤的治疗依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放、化疗,介入,栓塞,射频,个体化治疗及辅助治疗等等。然而肿瘤患者的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现已上升为第一位。为此,许多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和寻找治疗肿瘤切实有效的方法。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国粹,对于治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体现。人体细胞疗癌症等疑难病症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现代药物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某些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治疗肿瘤疗效确切,毒副作用相对较低的优势;特别是植物来源的药物及其衍生物如:长春新碱、羟基喜树碱、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等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并作为一线用药,世界肿瘤领域的药物学家和临床专家们开始密切关注我国传统中医药的发展。其中,抗癌中药靶向给药系统和中药靶向治疗的研究受到了极大关注。笔者就近年来中药制剂及中药活性成分靶向治疗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综述。
1.中药靶向制剂为靶向治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抗癌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大大改革了传统的中药制剂工艺和剂型。与此同时,中药与化疗、生物靶向制剂联合应用,更进一步加大了化疗药物、生物靶向药物在靶器官的药物浓度,使其靶向性更强,同时也起到了增敏增效的作用。梁军等[1]制备了单克隆抗体3A5-复方中药安迪粉针剂偶联物(3A5- Andi),经过小鼠抗肿瘤实验;结过表明,其具有一定的肿瘤导向治疗作用。张爱国等[2]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去甲斑蝥素(NC)微球,并进行了小鼠体内分布试验;结果显示,小鼠肺内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织脏器,NC的肺内相对分布由8.10%提高到32.51%,其半衰期也延长了4倍等等。尽管上述研究成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抗癌中药成分复杂,存在着中药靶向制剂的原料药现多采用从中药中提取的单体或总成份,其药物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难以精准确定,制定中药质量控制标准难度较大。例如脂质体靶向制剂,其粒径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脂质体在体内的分布;微球到达靶器官后,必须保证靶器官中的药物浓度,然后再缓慢释放出剩余药物,维持药效等,因此复方药物的合理选择即组方和质量控制是关键点。综上所述,中药靶向制剂的研发需要解决诸如:包封率、载药量、稳定性、适用于临床给药的制剂学问题以及体内药物动力学模型等主要问题。但随着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体内药效学研究和制药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中药靶向制剂必将在未来肿瘤治疗上发挥出巨大作用。
2.中药靶向治疗肿瘤的基础研究进展
中药靶向治疗肿瘤是近年来兴起的临床肿瘤治疗新方法。基础与临床研究显示,中药因其多组分、多靶点、副作用小,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调亡、降低放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生活质量等优点,目前已受到肿瘤领域专家们的密切关注。特别是三氧化二砷制剂的研究开发与临床应用,翻开了中药抗肿瘤靶向治疗领域发展的新篇章。中药的靶向作用按照作用机理和靶点不同可以分为:抑制肿瘤新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
2-1.抑制肿瘤新血管生成药物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抑制肿瘤新血管生成的相关因子为靶点的新血管生成抑制剂研究已成为当前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显示,许多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复方制剂都具有抗肿瘤转移和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2-1-1.人参皂苷-Rg3
人参皂苷-Rg3是存在于人参中的四环三萜皂苷。Shinkai等[3]将多种肿瘤细胞(小鼠腹水肝癌细胞MM-1、人小细胞肺癌OC-10和人胰腺癌细胞 PSN-1等)接种在单层肠系膜细胞上,发现人参皂苷-20-(R)Rg3异构体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这些肿瘤细胞对单层膜的浸润作用,尤其是对MM-1细胞浸润作用的抑制可达98.8 %,并呈剂量相关性。王兵等[4]将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3 液加入胃癌细胞条件培养液下血管内皮细VEC培养板中24h后观察,Rg3浓度为0.125-0.5mmol/ml时,对胃癌MKN-45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的血管内皮细VEC增值有诱导调亡作用(P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如何煎服抗癌中药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进展是怎么样的
中医治疗肿瘤效果怎么样
肺癌根治手术,到底应该清扫多少组淋巴结
如何消除晚期肺癌恐惧心理?
三维调强适形定向放疗”治疗肿瘤最大的优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