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张由建
张由建

副主任医师 心内科

河南省胸科医院

三级
极速问诊

冠状动脉的再通治疗是目前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及时、成功的再通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选择[4-5]。近年来冠脉介入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中溶栓治疗相对减少,但由于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优点[6],在目前国内经济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条件下,溶栓治疗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在基成医院中仍广为应用[7] 。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时间延迟大大降低了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获益,此时对于不能通过直接PCI达到理想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溶栓治疗具有仍然是较好的选择。溶栓治疗是通过溶解动脉或静脉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溶栓治疗目前被仍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等急性期治疗[8]。溶栓治疗能使闭塞冠状动脉血管及时开通,同时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显著下降。

MAE是急性STEMI患者临床发生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研究显示,心电指标能较好预测MAE发生。本研究结果示J波和fQRS阳性是急性STEMI患者溶栓后发生MAE的高危因素,在MAE组体表心电图J波阳性率和fQRS阳性率显著高于NMAE组(P0.03s,振幅>0.05mV。许多研究认为,J波的产生机理是在心肌细胞复极期,心肌外膜外向电流的增加,同时心肌内膜外向电流相对减弱,引起跨壁电压梯度增大形成了J波[9]。J波的电生理发生基础是细胞内在2相复极期Ca2+ 积聚过多形成。J波形成的细胞学与离子基础是心室肌外膜细胞的动作电位在1、2相之间主要由于外向电流Ito的一明显切迹。右心室外膜细胞动作电位上产生的切迹往往比左心室外膜细胞动作电位较显著,其幅度常大于20mV。这个切迹使心外膜细胞动作电位2相产生穹顶(dome)状改变。

当心室外膜细胞动作电位穹顶发生完全丢失时,往往是非均一性的,心室外膜表面产生一个极大的复极梯度,其可引起心肌外膜细胞两种病理变化:① 产生一个透壁电压差,心电图表现ST段抬高;②由于心室肌外膜表面的非均一性复极,其中一部分细胞动作电位穹顶会导致另一部分已经丢失穹顶的外膜细胞产生一个新的动作电位,即发生2时相折返。2相折返激动可引起触发环形折返激动,进一步引起室速、室颤的发生。fQRS是一个无创性心电学的新指标,指在无束支传导阻滞或室内阻滞情况下,多个导联出现QRS呈三相波RSR/或多相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高于病理性Q波,并对预测心血管事件和心源性猝死有很好的价值。对Q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显示,fQRS阳性患者比fQRS阴性患者的远期心脏事件高出2倍[10]。扩张型心肌病患者fQRS对频发室性早博和心源性猝死事件有重要预测价值。

多项研究认为fQRS是代表心肌组织有瘢痕形成,反应心肌缺血纤维化,可在一个或多个冠脉供血区域内出现[11]。可由于心肌纤维化,导致瘢痕形成和传导异常,其中病变部位存活的心肌除极形成fQRS,也可由于心室肌除极过程中,传导延迟或连续中断而产生fQRS,梗死去内存在岛状心肌组织,致使除极不同步,则QRS波呈三相或多相波,有切迹、顿挫,呈fQRS。由于心肌损伤、心肌纤维瘢痕形成、存活缺血心肌等致使传导缓慢,心肌电活动不同步,心肌除极方向发生改变,QRS波可出现增多的切迹,心电图标测到碎裂波,易于诱发MAE的发生。

本研究显示MAE组的Tp-ec间期明显大于NMAE组,提示Tp-ec和MAE密切相关,回归分析示J波、fQRS波和Tp-ec≥100ms为急性STEMI患者溶栓后MA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心室肌细胞由心内膜、M细胞层和心外膜组成,其组织学相似,但电生理存在异质性,心外膜动作电位时限(APD)最短,复极结束最早,对应心电图T波的顶点,M细胞动作电位曲线呈尖峰圆顶形,APD较心外膜细胞和心内膜细胞为长,复极时程对应心电图T波终点。

在M细胞和心内外膜之间形成的复极不同步即称为跨壁复极离散度(TDR)[12]。急性STEMI造成局部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外向整流钾流(Ik)和ATP敏感钾通道增加,导致心肌细胞APD缩短,但由于M细胞Iks的较心外膜和心内膜细胞明显减弱。使M细胞APD相对延长,从而造成三层细胞组织间TDR增大。在M细胞区易形成功能性单向传导阻滞,激动可在三层心肌细胞间折返,形成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从而容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13]。

研究中还发现,MAE组和NMAE组溶栓治疗后较治疗前Tp-ec均显著减小。可能是通过溶栓治疗后使冠状动脉再通,引起心肌梗死周围心肌氧供、血供,频临死亡细胞生化代谢及电活动部分恢复,细胞间传导偶联增强,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改善,使Tp-ec间期减少。溶栓治疗一个月后,MAE组与NMAE组相间相同时期Tp-ec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早期冠脉再通一定程度减少了电生理的不稳定性,MAE组与NMAE组相比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仍有差异,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综上所述,在心肌梗死急性期,J波、fQRS、Tp-ec可能成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MAE发生的心电指标,成功溶栓治疗后Tp-ec明显缩短,反应循环再灌注的有效性,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上述心电学指标的预测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