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自体脂肪注射隆乳并发症

王友彬
王友彬

副主任医师 整形美容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张女士,25岁,公司经理。因青春期后双侧乳腺发育不良,双乳扁平,自认为缺少女性魅力,为改善胸部外观来院就诊,要求行隆胸术。

术前 术后

关于自体脂肪隆乳,Hyakusoku及其同事对其并发症所做的总结报告不但意义重大,而且恰逢其时。说其恰逢其时,是因为这种手术再度被女性青睐;说其意义重大,是因为针对自体脂肪隆乳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资料实在是少得可怜。在该论文中,作者报道了12例自体脂肪注射隆乳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例,报道的并发症包括可扪及的肿块(钙化或囊肿)、疼痛、感染、乳头异常分泌物、淋巴结病变及乳房影像检查异常。文章得出的结论是,自体脂肪注射隆乳的并发症并不少见,所有12例病人都有乳房影像检查异常。

我予该文章以极高的评价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该研究提示,手术技术对治疗效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二把刀做这个手术,几乎注定会发生并发症;其次,乳房有其特有的解剖结构层次,在自体脂肪移植上,和身体其它部位相比,很多情况不尽相同;再次,关于这个话题,有科学价值的研究文献几乎凤毛麟角。本点评即围绕上述三点展开。

或许,自体脂肪注射隆乳手术效果的最终决定因素是手术技术,其中,注射方法、注射量和注射部位最为重要。对自体脂肪注射隆乳技术发展贡献最大的是Sydney Coleman,上述几个方面他都有高论。Coleman的技术曾有报道,其精髓是:用注射器吸脂法获取脂肪,将脂肪进行分离,脂肪颗粒用吸脂针通过形成的隧道注射以及分层注射。用这些技术,他取得了极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然而,关于这项技术安全性的研究治疗依然匮乏。几案上的一篇稿件也是针对这一问题的,但文章对手术技术的描述过于简略以至难以判定并发症是操作过程的瑕疵造成还是由手术技术的不当引起。

至此,我们要讨论自体脂肪移植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即移植脂肪的层次问题。移植脂肪是单独注射到皮下、乳腺腺体、胸大肌或乳房后间隙的其中一个层次呢还是每个层次都注射,对此大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所有四个层次都注射,有人则主张只注射到某一特定层次。鉴于乳房的特殊解剖结构和手术操作的盲视性,手术中确定某一特定层次有一定难度,小乳病人更是这样。不同病人皮下脂肪各不相同,难以量化;皮下脂肪和乳腺腺体间也没有明确的过渡带,区分判断更不容易;乳腺腺体由一层筋膜包裹,厚度小,确认难,构成上为乳腺小叶和脂肪,脂肪量在不同部位具有一定差别;另外,腺体密度还和身体状况和患者年龄有关。乳房血运丰富,但腺体内和腺体周围的血管网却较稀疏。那么,上述四个层次中,是否真的有一个理想的置入层次呢?置入层次真的很重要吗?在上述每个层次中,移植脂肪成活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为保证移植脂肪成活,移植部位必须有丰富的血供。从这个角度考虑,胸大肌应该是最理想的层次,其次是皮下和腺体层。现有研究的影像学资料显示,自体脂肪隆乳的问题多出现在皮下和腺体层,原因可能和这两个层次的血运较差有关,当然也可能是注射技术的问题即注射没分层注射,而是将移植脂肪注射成一团。小乳女性多需大量脂肪注射,但现实问题是,分层注射很难做到,移植到特定层次有一定难度,移植区域的血供也未必丰富。

最后讨论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前瞻性研究。确定这个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几个问题应该得到明确阐述,即,注射脂肪成活量,注射脂肪引起的炎症反应,注射脂肪的致癌性和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钙化和对乳房影像学检查的影响。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必需注意方法学问题。研究必须征得有关学术机构的同意,同样也应得到肿瘤内科、肿瘤外科和肿瘤放射科的认同。要有放射科人员参加以便对乳腺X光片和磁共振影像进行分析。这些影像资料最好再由独立的影像学专家评阅以便消除主观臆断。研究应该是长期随访,由整形科、乳腺外科和放射科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每年对病人进行随访检查,随访时间至少10年。

总之,我个人认为,自体脂肪注射隆乳将成为乳房美容的重要手术方式。但是,至少目前关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证据还不足。我们应当确认,通过正规的移植操作技术,手术的并发症不会很高,在乳房这种雌激素含量较高的环境下,移植脂肪也不会产生致癌物质。在有关资料未必能确定该项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时,我们应对手术技术和手术效果做更深入细致的分析。硅凝胶假体隆乳安全性证据不足引起的风波余音犹存,为避免重蹈覆辙,我们应慎之又慎。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