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医师 普外科
解放军81医院
三级甲等门脉高压症:门脉高压症是以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为特点的综合征。
本院特色:贲门区选择性双重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通过手术解决致命的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法可分为分流术和断流术两大类, 分流术止血效果好, 但减少了门静脉的向肝血流, 术后易导致肝性脑病, 自裘法祖教授提倡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后, 断流术的应用逐年增多,断流术保证了入肝血流从而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其功能的改善避免了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但传统的断流术仍存在其不足:①在门静脉高压时, 于食管贲门部位的食管内环肌和外纵肌之间一组曲张静脉网, 它将食管周围和粘膜下静脉网联接起来。常规的断流术只是将外层静脉予以切断。而无法处理肌层及粘膜下层的曲张静脉,随着血管的再生, 势必发生侧支血管的重新开放,导致术后再出血。②传统的断流术未注重保留在食管周围尤其是右侧上行的冠状静脉主干及食管旁静脉的完整性,离断这些代偿性的通路造成术后门静脉压力的上升,导致内脏血流淤滞,肝脏灌注反而恶化,产生顽固腹水、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③传统的断流术未注重保留迷走神经拉氏神经干和鸦爪支,影响胃的正常排空功能,导致胃潴留和胃排空延迟,加重门脉高压性胃病而再度出血。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设计了贲门区选择性双重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这一手术方式,该手术方式的要点:常规行脾切除术后,于胃窦上方紧靠胃壁离断小网膜前后叶及血管,保留拉氏神经干和鸦爪支,保留在食管周围尤其是右侧上行的冠状静脉主干及食管旁静脉的完整性,向上彻底游离食管到贲门上约10cm,使整个食管下段骨骼化,然后为于贲门上约2-10cm处行用用3-0可吸收微荞线,在胃管引导下间断全层缝合食管下段一周,缝扎断流食管肌层及粘膜下血管,针距约0.6-0.8cm,二针之间交错重叠约2mm,缝合时各针之间呈锯齿状,避免在同一水平面,以预防术后食管狭窄。
通过三年多的实践,观察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随访术后再出血率,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肝功能及食管下段静脉的曲张变化,证实该方式存在以下优点:①彻底去除了胃底及食管的外周血管,游离食管到贲门上约10cm,避免高位食管支易被遗漏,通过缝扎处理肌层及粘膜下层的曲张静脉,达到彻底断流的效果,有效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②保留在食管周围冠状静脉主干及食管旁静脉的完整性,术后门静脉压力的无显著变化,有效保护肝脏功能。③保留了迷走神经拉氏神经干和鸦爪支,手术对胃动力影响较小,患者术后通气早,进食无饱胀及呕吐等症状,避免加重门脉高压性胃病而再度出血。④手术既达到彻底断流的效果,又不破坏消化道的完整性,仍为Ⅰ类手术,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无消化道瘘吻合口瘘等风险。食管缝线3个月后被人体吸收,此时肌层及粘膜下层的曲张静脉已完全闭塞,食管缝扎部位无遗留异物残留,不造成慢性炎症反应。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门静脉高压症病因和症状是什么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门静脉高压症症的外科治疗
微创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术治疗巨脾、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治疗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表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