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 干部门诊
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 ,AF)是一种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为发作时心室率较快,常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差。近年来研究表明,AF是心房内心电折返运动所形成,故可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TEAP)来终止及治疗AF,近年来,许多研究报道证实TEAP可安全有效地终止AF,转为窦性心律、心房颤动,且简单易行、无创伤。TEAP终止及治疗AF的具体刺激方法各研究报道不尽相同,通常是用连续频率递增刺激或分级递增猝发起搏,有效率为76.3%~94%。1997年至2004年5月,我院应用TEAP两种刺激方法治疗83例AF,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83例中门、急诊病人12例,住院病人71例;其中男59例,女24例;年龄35~71岁,平均54.5岁。基础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12例,肺心病8例,冠心病20例,风心病23例,高心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无器质性心脏病3例。AF持续时间1h至28d,平均10.5d。AF频率220~330次/分,平均256次/min;心室率75~180次/min,平均126.5次/min。AF类型:Ⅰ型75例,Ⅱ型8例,均经体表心电图证实。
2 方法 应用苏州东方仪器厂产DF-5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国产双极食管起搏导管,以食管导联显示最大双向F波为最佳位置固定电极,导管插入深度为32~41cm(距鼻前孔距离),采用两种调搏方法转复AF。用日本产Type 3M33心脏监护仪连续心电监护和记录,间断用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产ECG6511型心电图机记录。
2.1 连续频率递增刺激 输出电压调整至20~30v,脉宽10ms,调搏起始频率以高于AF频率10次/min开始,以10次/min递增,直到AF中止或调搏频率达到400次/min为止。
2.2 猝发起搏组 调整输出电压至30~35v,脉宽10ms,用S1S1刺激法,频率500次/min,起搏时间1s。如第1次未转复者,间隔20~30s再发放第2次刺激。
3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①AF直接或经过短暂的房颤后转复为窦性心律;②AF转为持久而稳定的房颤,心室率减慢或心室率较AF时更易为药物所控制。无效:AF无改变或AF终止后很快又转为AF。
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如果仅比较对Ⅰ型AF的治疗效果,A组有效率为84%,B组有效率为96%,不过也没有显著性差异(X2=1.25,P>0.05)。
如果比较TEAP对Ⅰ型AF和Ⅱ型AF的治疗效果,则对Ⅰ型AF的治疗有效率为88%(66/75),而对Ⅱ型AF无效,有效率为0%(0/8),差异具有显著性,P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参松养心胶囊可以长期吃吗
胸闷心慌气短怎么回事
通心络胶囊可以和阿司匹林联用吗
冠心病需要长期吃药吗
中风前兆有哪些症状
心绞痛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