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西藏佛塔结构与颈椎病

徐鸿兵
徐鸿兵

主治医师 运动医学科

北京石景山医院

二级甲等
极速问诊

摘 要:西藏覆钵式瓶形喇嘛塔是佛教建筑,具有鲜明的完善的人体结构象征。临床上,从其建筑学结构可以指导颈椎病的治疗,从医学上发现西藏佛塔富有研究价值和神秘文化内涵。

关键词: 西藏佛塔 人体结构 中医正骨 颈椎病

西藏佛塔源于古印度和尼泊尔[1] ,印度称塔为“浮屠”,是梵语“佛陀”译音。汉文史料称西藏佛塔为“觉顿”;藏族称佛塔为“图丹”,藏语是指心愿之所归。西藏佛塔绝大多数是覆钵式瓶形喇嘛塔,通常由塔座、塔瓶(塔身)、相轮、塔刹和日月五部分组成。以藏传佛教基本原理为依据,西藏佛塔可分为身、语、意三种。身之塔代表佛陀的化身;语之塔代表佛陀的教诲;意之塔代表佛教最基本的精神思想和佛陀所持有的空寂明净。从结构而言,西藏佛塔特殊的塔型,就是佛陀结跏趺坐姿,按塔座、塔瓶、相轮、塔刹、日月来分别对号入座,佛塔结构各部位相应代表佛陀身体各部位:日月和塔刹是佛的头部;相轮是佛的颈椎部分;塔瓶是佛的胸椎、腰椎及腹部;塔座佛的骶椎和下肢部分。即日月部代表空,伞盖部代表风,相轮(十三法轮)部代表火,塔瓶(覆钵部)代表水,瓶座(台座)部代表地。这就把地、水、火、风“四界”集于佛塔一身,充分体现了“塔即是佛,佛即是塔,修塔如修佛,礼塔如礼佛,佛塔一体”的佛教信仰观[2]。

在藏医《四部医典》第二部中就有明确将人体比喻为房屋的章节[3],《妙法莲华经》有“化城喻”和“火宅喻”,噶举派《六成就法》中就将灵魂出入躯壳的“迁识成就法”形象的称为“夺舍”。相比较而言,我发现西藏佛塔特殊的塔型,就是佛陀结跏趺坐姿。佛塔就是仿照一个结跏趺坐姿的人体结构设计建造的,“皇”字形承重的力学构造特别稳固。反过来,我想到了人体结跏趺坐姿的结构正好就是覆钵式瓶形喇嘛塔,日月和塔刹是佛的头部;相轮是佛的颈椎部分;塔瓶是佛的胸椎、腰椎及腹部;塔座佛的骶椎和下肢部分。相轮十三天就是七节颈椎和气管,道家修真的《内经图》称之为十二重楼。地、水、火、风“四界”也符合中医的三焦分野:上焦如雾,主蒸腾,即风;中焦如沤,即水;下焦如渎,即土;三焦之焦点汇聚于命门,真阳即火。

从建筑学上讲,塔座是塔的保持稳定性的关键,比萨斜塔倾斜的原因就是基础不稳固。从医理和建筑学原理方面对进行分析,启发我改进临床上颈椎病的正骨治疗方法:颈椎、胸椎、腰椎不能单独分割开来整复。上层建筑的稳定得依靠下层坚实稳固的基础,应该从腰椎到颈椎依向上逐节整复,并通过辨证选配背俞穴,才能使患者脊椎彻底恢复正常,这样才是完善的治疗颈椎病程序。

依照颈椎病最常见症状,查阅传统中医文献《伤寒论》里共有五条:一“一四,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汗出反恶风者,桂枝汤加葛根汤主之。”;“三一,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4];二,“九九,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三,“自觉冷气聚于心下,冲于胸胁,逆满干呕,或吐涎沫,头项强痛,手足逆冷者,吴茱萸汤之证也。” [5];“冲逆,头项强急,水气从胸上聚于头项,表虚下衰,属桂枝加黄芪汤证。”

翻译成现代汉语:头痛项强难以转侧,若伴风寒感冒,身热无汗,此为表热证,当予发汗解表的葛根汤;若伴胸胁苦满,寒来热往,此为少阳证,当予解热通肠的小柴胡汤;若伴腹寒反胃,手足逆冷,此为內寒证,当予散寒降逆的吴茱萸汤;若伴水气上犯,肩背颈项胀满,此为皮水证,当予补气去水的桂枝加黄芪汤;总共四类病机:风,火,寒,湿。对应于“四界”就是:风证,治疗心俞和肺俞,上焦解表;火证,治疗肝俞和胆俞,和解中焦;寒湿证,治疗脾俞、胃俞、肾俞和膀胱俞,补土利水,疏通下焦。经过这样辨证,治疗就比常规治疗方法灵活有效。临床上广泛使用此程序三年中治疗颈椎病510例,有效率达92%,疗效十分显著。与常规手法治疗颈椎病进行了80例临床对照观察,有效率仅80%,P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