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 肾病科
山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而肾脏是调节体液代谢、分泌血管活性物质的重要器官,这就决定了血压与肾脏有密切的关系。人体的动脉压是由心脏搏出量和总的血管阻力决定的。心搏出量与回心血量、心肌收缩力等有关;周围血管阻力与血管活性物质、交感神经兴奋性、血浆中的离子浓度等有关。中枢及交感神经系统反射机制可以迅速地调节血压。肾脏所具有的升压与降压物质及肾脏的排钠排水等正常功能,均直接或间接的对血压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1826 年Richard Bright首次发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与肾脏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称之为Bright病。1898年Tigerstedt和Berman经动物试验说明肾内有升高血压的物质,他们称之为肾素。经过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研究证实,肾脏在维持正常人体血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机制:(1)肾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2)激肽释放酶-激肽和前列腺素;(3)肾髓质降压物质;(4)肾脏对钠、水代谢的调节;(5)其他因素的平衡。
1.高血压与肾脏之间的交互影响
80 年代初已经充分了解到高血压与肾脏之间存在交互影响。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虽然可以通过许多机制,但是过高的血压是否能直接传递到肾小球内而使跨毛细血管压增高是能否导致肾脏损害的关键。许多动物实验证实,一般高血压者因为肾脏入球小动脉阻力有明显代偿性增高,因此尽管全身血压甚高,但小球囊内跨毛细血管压并不高。但随着血压过高程度加剧以及病程的逐渐延长,最终过高的全身性血压仍会传递到小球囊内,进而造成肾脏损害,包括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生,最终出现肾小球硬化。另一方面,在一般情况下,一旦肾脏实质病变出现,肾单位数目减少,又都可以使入球小动脉阻力降低,囊内跨膜压力进而增高。因此,长久过高血压一方面可以造成肾脏损害,而各种原因造成肾脏的损害则除可诱发及加重高血压等外,又使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加重。在糖尿病、高蛋白饮食以及妊娠等时,肾小球入球小动脉阻力常较低,如果合并高血压,则肾脏容易受损害。许多药物虽然可以降低血压,但并不能降低肾小球囊内跨膜毛细血管压力,因此并不能影响肾脏病的进展。
2.高血压性肾损害
以持久的高血压作为病因,可直接造成肾脏的损害,引起肾小动脉硬化,肾单位萎缩,并出现肾功能减退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病变重者还可出现肾功能衰竭。临床上将这种由高血压造成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高血压性肾损害。
高血压造成的肾损害主要为小动脉性肾硬化。长期或严重的高血压可引起肾脏小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并累及肾单位,最终导致肾脏发生硬化性改变,称为小动脉性肾硬化。这是高血压直接作用的结果,是原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根据血压升高的严重程度和速度、高血压对肾小动脉造成的不同病理改变和病程发展,临床上将小动脉性肾硬化分为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和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两类。
高血压与小动脉硬化病变的因果关系是比较明确的,根据大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活检的材料分析,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的发生率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呈正相关,而在高血压病程的早期可以不出现肾血管病变。有些学者认为高血压持续5年以后才能出现一些肾小动脉硬化病变。
正常老年人也可以有轻度的小动脉玻璃样变,另外,40~60岁正常血压者亦有不少在眼底检查时发现有视网膜动脉硬化,因此,衰老被认为是肾小动脉硬化的另一因素。其他可能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肾损害因素尚有:性别、种族以及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尿酸血症。
2. 1。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2.1.1发病机理
近年研究表明,引起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主要原因是:全身血压增高引起肾脏血流自身调节功能紊乱,使高血压传递入肾小球,造成肾小球的高灌注状态。原发性高血压时,尽管入球小动脉收缩,但相对于增高的血压而言,其收缩强度远远不够,因而使全身性高血压仍能传递入肾小球,导致肾小动脉和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的功能性及器质性改变和损伤。血管内皮受损后,血浆内多种成分可渗入,沉积于血管壁,而且机械性损伤可刺激胶原组织合成,引起肾小动脉和毛细血管袢的玻璃样变,导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影响肾小动脉和毛细血管袢改变的因素有:循环血管活性因子、肾脏局部血管活性因子、血管对各种活性因子反应的改变及血管结构本身的改变。肾小管病变是由于肾缺血所致。由于肾小管对缺血的损伤较肾小球敏感,而且高血压时肾小球内高灌注,维持正常的GFR,使肾小管的负荷并未减少,因而更易加重肾小管的损伤。尽管高血压对肾小球动脉和肾单位的损伤是局灶性的,然而病程后期的肾功能减退常为进行性的,其原因可能为:①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而肾脏损害又加重高血压,二者构成恶性循环,累及到原来正常的小动脉和肾单位也发生病变;②高血压引起的肾单位损伤,致使残余的正常肾单位发生代偿性高灌注、高滤过,如果高血压持续发展,可使残余肾单位进行性减少,导致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2. 1。2。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肾损害理化异常
在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出现临床症状(夜尿增多、蛋白尿)以前,常规的血液和尿液检查都是正常的,但如应用比较灵敏的检查手段仍能发现一些异常,这些可视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肾损害,其中包括:尿微量白蛋白、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尿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酐酶(NAG)增加。此外有报道尿α1微球蛋白比尿β2微球蛋白更早期反映肾小管受损。
2. 1。3高血压性肾损害的诊断
(一)临床诊断
(1)必需的条件:①为原发性高血压。②出现蛋白尿前一般已有5年以上的持续性高血压(程度一般>150/100mmHg)。③有持续性蛋白尿(一般为轻至中度),镜检有形成份少。④有视网膜动脉硬化或动脉硬化性视网膜改变。⑤除外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⑥除外其他继发性肾脏疾病。
(2)辅助或可参考的条件:①年龄在40~50岁以上。②有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③有脑动脉硬化和(或)脑血管意外病史。④血尿酸升高。⑤肾小管功能损害先于肾小球功能损害。⑥病程进展缓慢。
(二)病理诊断 如临床诊断发生困难,可作肾活检,病理符合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其肾小动脉硬化程度与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缺血和纤维化病变程度相一致。但本病因有高血压和小动脉硬化,肾穿刺容易出血,需加以注意(尤其是老年患者)。
鉴别诊断
鉴别高血压性肾损害和肾性高血压
临床上主要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相鉴别。当首次就诊就已有肾功能不全时,即便行病理检查也难于明确其原发病。另外,还应与肾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盂肾炎继发性高血压、尿酸性肾病、止痛药性肾病、小管间质疾病导致的缺血性肾病等相鉴别。现仅拟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继发高血压作一论述(见表1):
表1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高血压的鉴别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慢性肾炎继发高血压
高血压家族史(+)(-)
肾炎既往史(-)(+)
年龄(岁)40~6020~30
高血压与尿异常的先后关系高血压在先尿异常在先
水肿少见常见
尿异常表现轻至中度蛋白尿(+~++),有形成份少尿蛋白可比较多(+++~++++),红细胞、管型常见
肾功能与眼底病变关系眼底病变相对重,肾功能较好眼底病变相对轻,肾功能较差
左心室肥厚多见少见
肾性贫血相对轻较重的氮质血症时血红蛋白60~90g/L,尿毒症时1g/d时,血压应降至更低,应1g/d时,平均动脉压(MAP)应控制在 125/75mmHg以下;尿蛋白ml/min时用噻嗪类利尿药;Ccr10.7mmol/L(>30mg/dl)和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肾盂肾炎如何诊断辨别
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肾炎
肾活检有利于肾脏病的确诊和治疗
哪些疾病可以引起血尿?
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与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