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工作会议的发言稿

论文精选 2013-01-29
苗青
苗青

主任医师 呼吸科

西苑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工作会议的发言稿

尊敬的王国强部长、尊敬的各位专家:

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本次获得“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荣誉称号的40位同志,向多年来给予我们关心、帮助的各级领导及专家表示诚挚的敬意!也向多年来在传承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的领导和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的荣誉是科学院给予我们的莫大鼓励。此时次刻,我想用三个词来表达我的心情。

第一个词是责任

首先我们担负着病人的重托。医学是一个未知数最多的瀚海,做为一名医生我们每天都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这是一种面对病人最宝贵的生命而产生的责任感,我们行医看病,哪怕出了一个小差错,也许发生率只是1%或1‰,但对于具体的病人和家属来说,那就100%,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所以我们任何时候也不敢掉以轻心、马虎从事,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病人最宝贵的生命和健康。

选择医生这一职业,既是选择了崇高,也是选择了风险,更是选择了辛苦,甚至还是选择了误解,不但自己付出很多,而且家人也要付出很多牺牲和代价。做为一名医生,我们每天与着形形色色,来去匆匆的病人打着交道,与他们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我的节假日大多也是与他们一起度过的,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任和依赖啊!没有奉献精神的人成不了好医生。

其次我们担负着振兴中医的重任。既然选择了当医生,我们就应当努力做一名好医生。当我们刚刚接触中医时,在我们心中对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名医形象都充满了敬佩和向往。当我们自己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时,蒲辅周、岳美中等一大批名老中医曾经工作在这里让我们倍感骄傲,我们每一个人在骨子里都有一个“名医”的梦,不想当名医的医生不是好医生。

一夜成名是多少人都梦想的事情,但我们的老师们、科学院的历代名医、一个个国家级名老中医的行医经验告诉我们:名医是通过多年的积累和积淀,厚积而薄发才练成的。要想得到病人认可、社会认可,需要付出热心、耐心和艰辛的努力。通过努力治好了一个病人,特别是急危重症或说是疑难杂症,这样从一个病人到两个病人,三个病人等等,才成就了名医。今天,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可以扩大影响力,可以借助网络、电视、报纸提高知名度,但中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生是苦尽,病人则是甘来”,精湛的医疗技术,无论对一所医院还是医务人员个人而言,医疗技术永远是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要借此契机,严格要求自己,继续学习,努力钻研专业领域内容,不断提高学术水平,认真领会各位中医大家的学术思想和独特诊疗经验,按照中医的思维,扎扎实实地学习,不辜负医院和老师的期望,把自身的发展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精通中医经典,融会各家学说,辩证论治精确,临床确有专长,并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医临床专家,成为一名有继承、创新精神的中医人才。

第二个词是理解,用我们的行动改变现在的医患关系,取得社会的理解。

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了解什么样的人生了病,比了解一个人生了什么病更重要”。在目前医患矛盾日益明显的今天,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的显得更为重要。通过沟通,向病人和家属说明白病情,这样即使有的疾病最后治疗效果不好,患者也能够接受;第二点,要有一个合适的态度,70年代心理学家Albert Mehrabian的有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叫做“73855定律”。也就是说,一次有效的沟通中,语言仅占7%,语调音色占38%,肢体语言竟然占55%。如果我们能够将病人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尊重,平心静气,良性沟通,今天就会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解。医患的亲情沟通,不仅能使患者受益,而且能使医生功德圆满。而不良的医患沟通,往往造成医患关系恶劣。

第三个词是感恩

众所周知,中医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师承教育作为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历代中医药名家独到的技术经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后辈学者长期跟师实践,通过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口授心传,衣钵相传才可以逐步领会和较快掌握。因此,师承岐黄是中医成才的捷径。在获得荣誉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把我们领上中医道路的授业恩师。我们会从平时的一言一行做起,态度端正、谦虚严谨,礼貌谦让,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关心照顾我们的老师。

在这里,我也衷心祝愿各位师承人员能够传承名家衣钵,早日成为中医事业的栋梁之才!

谢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苗青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热点文章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